當出軌是婚外情 - 曾志豪

當出軌是婚外情 - 曾志豪

中國人擅長咬文嚼字,斟酌推敲。從行文修辭角度,這是對藝術的認真追求;但如果從政者操這份閒心,便會變成「文過飾非」,自欺欺人。
高鐵試車期間發現車輪偏離路軌,正常人都會覺得這叫做「出軌」;偏偏有關當局和你打嘴炮,咬文嚼字,極力否認「出軌」之說,卻用「車輪偏離路軌」、「條鐵出事」作解釋。
車輪偏離路軌不叫出軌,難道說,足球比賽,個波出咗白線,但就不能叫「出界」,只能說「個波偏離了球場範圍」嗎?
巴士飛站也不能叫飛站了,只能說「巴士偏離巴士站」。
這不就是簡單複雜化嗎?就是為了不讓「出軌」兩個字出現罷了。
這種文字遊戲司空見慣。
明明可以說「有不足之處」,但公關大忌就是不能認自己有「不足」,於是唯有變成「有改善的空間」。
每隻字都是「正面」,正能量樣。
戰績差劣,不能直說,於是變成「戰績和預期有比較明顯的差異」,簡單複雜化。
資源缺乏,人手不足,不能直說,於是變成「喺資源同人手調配方面有好大嘅挑戰」。挑乜鬼?挑!
未能完成任務,或者不能達到要求,不能直說失敗,而會說「同預期有出入」。
不可以承認自己做得差,只能夠說我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即是一個學生考包尾,回家和媽媽說:「不能說考得差,但我承認應該可以考得更好。」
但所有公關匪語在陳帆局長面前,都變得小兒科。陳帆說,只能講「甩轆」,不能講「出軌」,因為出軌會聯想起「婚外情」……
他以為自己講棟篤笑嗎?即是不能說列車服務癱瘓,因為會聯想起「半身不遂」。
那我們是否不能批評官員「無能」,因為會聯想起他性無能?
這位局長的智商和公眾預期有較大出入,市民的忍耐程度面臨好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