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更由腦生,覺唔覺旅遊達人吳克儉,同現任運房局局長陳帆好似樣?我覺,我真係覺。吳克儉的傳奇事跡,我們記憶猶新:月看三十本書、介紹日本邊度睇星好靚賞紅葉好正、叫家長唔想考TSA就轉校,城大樓頂倒塌,他就回應:「本來正在想上星期放假很舒服,豈料突然出現綠化天台倒塌事件。」他講的每一句話,總令人血脈僨張,在網上引爆的嬲嬲,多到可以當假髮用。我們看着他步步走來,終於落台,以為六根清淨?轉頭又來一個陳帆。
吳克儉愛旅遊,陳帆則愛神遊,他每次發言,我都看得出他的「軀體同靈魂四出遊走」。出席一地兩檢條例草案公聽會,陳帆不講「高鐵出軌」,反而「懶」(正寫該是「讕」,解「欺罔」)幽默,說「出軌」指婚外情,應該講「甩轆」云云。除了四字真言,我實在想不出可怎樣回應,虧得有議員跟他遊花園,彼此好整以暇探討「甩轆」與「出軌」的定義。喂阿哥,咬文嚼字的粗活,可留待專欄寫稿匠來做,議員該爭辯的,應該是「一地兩檢」對法治的衝擊,請勿讓陳帆帶着你的靈魂遊走。
唐朝有個潮語,用以挖苦無能官員,叫「麒麟楦」,出自初唐才子楊烱。原來唐人開派對時,為了搞氣氛,會牽來一匹驢,覆以一層假的麒麟皮,任由牠滿場走,頗有費里尼電影的夢幻感。楊烱每見朝官,就串他們是「麒麟楦」(楦,即楥,是造鞋的模型,粵音「勸」)。意思是:你們這群無才無德的官,根本是蠢驢,卻裝模作樣扮麒麟,「麒麟楦」就是笑他們虛有其表。(見張鷟《朝野僉載》)以貌取人,膚淺;但不以貌取人,更膚淺。唐代廢官至少有能力裝麒麟,但現在的官連裝也裝不出來。「青山代有傻人出,各領月薪三十萬」,吳克儉和陳帆兩兜友,一樣光禿禿的蛋頭,懶洋洋的態度,戇狗狗的廢噏,我們的時代再沒有「麒麟楦」,只有「驢頭犬面」──當然是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