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經 - 蔡瀾

外賣經 - 蔡瀾

有些日子,經常要在國內的各大都市旅行,有的是公務,多數有人請客,東西他們認為有多好吃就多好吃,但一天下來,已心身疲倦,還要與一群陌生人共餐,作無謂的交談,想起來就覺得怕怕。
那麼去自己喜歡的食肆吃個飽吧,這個念頭的確是閃過,可是,第一,當你已經疲倦時,等菜上桌是一件恐怖的事。第二,還要花時間在路上,尤其是隨時隨地發生的交通繁忙。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就是不知道對食物會不會失望。
算了,算了,餓死算了。這麼想,當然是開玩笑,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捱餓。
有什麼解決辦法?有呀,叫外賣呀。
叫什麼好?這麼一問,得到的答案當然是麥當勞。這個無孔不入的恐怖組織出現在任何都市裏面,要逃避它的廣告,已是不可能的。
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大家,這一生人我沒有吃過麥當勞,沒有吃過怎麼知道好不好吃?你不是說過所有的食物,要試過才有資格批評它的好壞嗎?友人批評。
對,對,說得一點也不錯。我不走進麥當勞,不是因為東西好壞,而是我不能接受美國人對食物的這個觀念!快餐,我不反對,我可用鐵鍋熱炒出來的菜,一分鐘也不需要,要多快有多快。
不贊同的是死板的流水作業。煎一個雞蛋罷了,怎麼可以用個鐵圈圈住,把雞蛋打進去,計算標準時間完成,做出幾百萬、幾億個完全相同的煎蛋來?
食物要經過母親的手,或者是一個固執的大廚,才是食物呀,但這麼想,始終不實際,一生漂泊,怎麼有可能每一餐都享受得到?吃不到的話,寧願捱餓,但也有變通的方法如次:
到達酒店,雖然知道酒館餐廳很少有美食,但還是會拖着疲倦的身體去點來吃。大多數,是叫房間服務,看了餐牌之後大點特點,肚子一餓,就能把餐單所有的東西完全叫齊。
結果,又是剩下一大堆。
有什麼方法更好?當今內地送外賣的服務,效率異常之高,我們可以在手機的App上看到周圍的餐廳有什麼菜,一樣樣地叫了。在洗澡的時候,同事們就會去食肆拿回來,或請服務員送到,這一來可豐富了,要什麼有什麼,最差的,也有一個上海粗炒。
當今,連火鍋也可送外賣,餐廳會把食材一紙碟一碟地切好鋪好,用玻璃紙封住,然後送個即用即棄的火水爐來,鋁質極薄的鍋子派上了用場,加上一大堆蔬菜或粉絲細麵類,吃個不亦樂乎。
如果時間充裕,我們會先在便利店停下,走進去什麼都有,最後買了各式各樣的即食麵、幾罐啤酒、肉類罐頭、或者花生等來送。
去到有老友的都市最幸福了,還沒有入住上海的花園酒店之前,已打電話給「南伶酒家」的陳王強老闆,買搶蝦、油泡蝦、馬蘭頭、烤麩等小菜,再來紅燒蹄膀、生煸草頭、醃篤鮮……等等等等,在酒店裏開個大餐,就是可惜不能把蛤蜊燉蛋也打包回來。
當今,鰻魚飯在大陸流行起來,各地都有專門店,裝進精美的盒子,還有一碗鰻魚腸清湯。送來的當然是不正宗,不好吃的鰻魚飯,但是有甜醬汁淋在飯上,也可以刨幾口。
在意大利旅行當然吃不到中國菜,不過走進他們的肉店,什麼火腿、香腸、芝士、肉醬都齊全,一切外賣都是完美的。我這個人不在乎吃冷食物,吃得很慣,這也是上蒼賜給我的口福。
日本人是外賣高手,他們的便當我是家常便飯,最差的是幾個飯糰,有鮭魚的或明太魚籽的,有時只有一粒酸梅,但另有泡菜來送,也能解決。
最奢華的是這次在新潟,不想到外面吃,和好友劉先生兩人各叫了一個便當,送到了房間一看,好傢伙,是個用精美的絹花布包着的大盒子,打開了裏面有三層的透明膠格子,放着各種刺身、烤魚、日式東坡肉、燒牛肉等等等等,當然有白飯、麵醬湯和泡菜,不吃剩才怪。
回到基本,酒店的室內服務,有點保證的是「亞洲選擇」,綜合了大家都吃得慣的菜式,最典型的有雲吞湯、海南雞飯、叻沙、印尼炒飯等,比什麼西方三文治都可靠,雖然有時也遇到難於嚥喉的,不過如果你叫一碟咖喱飯,總可以保證吃得下。
咖喱飯分牛肉、雞肉和海鮮,千萬別叫雞肉,冷凍得一點味道也沒有,海鮮也是,蝦已凍得半透明。牛肉最妥當,怎麼煮都好吃,運氣再壞,也不過是老得咬不動的,但最差也有咖喱汁,這是外賣的經典食物,別錯過。
外賣總令我想起當年拍電影時的情景,蹲在野外捱飯盒,但有得開工,不會失業,還是有幸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