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期間,巴西某地上演話劇,說耶穌受難故事。當台上演到羅馬人要將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一個觀眾怒不可遏,衝上台去,大叫「我不會讓你們殺死耶穌!」用頭盔打傷了要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羅馬兵」,演出因而停頓,「耶穌」一時三刻也釘不上十字架,鬧了一陣,把救主心切的觀眾弄走了,「耶穌」才有機會「受難」。
耶穌若不受難,又怎有復活的好戲?這樣的因果,享受復活節假期的信徒卻沒有去想,便如沒人想過復活蛋是什麼鳥生的一樣,只是被劇情感動得一塌糊塗,人也糊塗了,這便有了上述這段不讓耶穌上十字架的鬧劇。那個上台拿頭盔襲擊「羅馬兵」的巴西人,與其說是救主心切,還不如說是看戲看得太投入。說他是個教徒,不如說他是個戲迷,不然怎會如此失措。
中國國共內戰時期,共產黨的解放區上演話劇「白毛女」,劇情說惡霸地主黃世仁以追租為名,強搶佃戶楊白勞之女喜兒,弄回家去,因姦成孕,喜兒後來逃進深山,滿頭白髮,生活得非人似鬼,十分悲慘。
此劇在共產黨地盤上演,據說解放區的農民兄弟姊妹們每次觀看都恨得咬牙切齒,台上只要黃世仁一出現,台下必一片罵聲,群情洶湧,撿起地下石頭就往台上扔,「黃世仁」常常中招,更有甚者,農民觀眾一擁而上,在台上撕扯暴打「黃世仁」!於是,演黃世仁就成了高危行業,扮演者常常頭破血流。
由此可見,革命與宗教常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要人相信,首先是要把戲演好了。巴西的「羅馬兵」,解放區的「黃世仁」,都是好演員,都先替主角兒受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