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由拒絕全民派錢,改向280萬名市民發放4,000元作「補鑊拾遺」。當中約43萬名社會保障受助人,包括領取高齡津貼及綜援等人士,料最快今年中率先獲發差額,由50元至1,310元不等,一家三口綜援戶獲補差額50元。由於社會保障受助人毋須另行申請,差額以自動轉賬過數,不涉額外行政費。
記者:王家文
現屆政府的首份財政預算案「唔派又派」,早前宣佈向毋須繳薪俸稅人士派發4,000元,獲退稅、寬免差餉或在財政預算案中獲發兩個月額外津貼之後,仍然受惠不足4,000元的人士,均可以補回差額。
據政府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首階段先向領取高齡津貼、普通傷殘津貼及綜援等受助人補回差額,前兩者分別補發1,310元及560元;後者由50元至480元不等。
按現時綜援標準金額,有3名健全成人或兒童的家庭,若其中一人是單親或須照顧家庭,每月標準金額為2,410元,一名健全兒童為2,195元,其他健全成年人則1,975元。由於前兩者在預算案受惠於「雙糧」的金額已超過4,000元,不合資格申領差額;後者即一名健全成人,在扣除「雙糧」3,950元後,可獲補回差額50元。
受助人毋須另行申請
雖然政府早前公佈的派錢措施限於18歲或以上合資格人士,但政府文件披露綜援戶例外,有4名或以上健全成人或兒童的家庭中,一名健全兒童在預算案中獲發「雙糧」金額為3,920元,同樣可獲補回80元差額。
政府估算,約43萬名領取社會保障人士獲補發差額,涉款約4.35億元,預計在立法會通過《2018年撥款條例草案》後一個月後可以開始發放。換言之,若撥款下月通過,最快於今年6月或7月派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行政費為派錢總額約110億元的數個百分比。以關愛基金派發N無津貼為例,每宗申請平均行政費為143元,估算整體派錢措施行政費逾4億元,佔總派錢額約3.6%。
不過,由於社會保障受助人一般都經自動轉賬領取津貼,故今次政府支付派錢差額,也以相同方式,故受助人毋須另行申請,也不涉額外行政費。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無論差額多寡,對綜援受助人都是好事,就算只得50元,也夠幫補一餐,「一定好過冇,買啲平菜,買肉就未必夠」。
施麗珊指出,受助人毋須自行申請差額,可省卻行政手續,但由於綜援金額是合計發放,住戶未必清楚每個人的標準金額,擔心屆時會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