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傳來一則「有個台灣家」內容是讚揚台灣的醫療制度,對於有需要的市民健保的照顧十分完善等等。全民健保在台灣行之已久,太多人受惠,中醫、西醫、專科等名醫已不是權貴人士的專利,而是普羅大眾都能享受得到的福利。
最近,有位朋友以垂暮之年,全家遷徙到台灣中部,並不是定居,也許只想過兩個月的台灣式生活再做打算。
根據他的描述,兩千多呎,一切設備均自動化的住處,交通方便,鬧中取靜,三房兩廳寬敞舒適,裝修齊全,各式傢俱齊備租金不過四萬多台幣,折算港幣一萬多,這個價碼在香港連五佰呎的小單位也租不到,何況市場在附近;新鮮蔬果每日都可隨手選購,價錢更便宜得難以置信,海鮮肉類更是琳琅滿目,鮮活靈跳應有盡有,價錢廉宜到三餐的使費香港一餐也應付不了。
也許中部和北部有差別,若到了南部和東部更令人驚異於物價和香港之別吧,語氣中充滿興奮的他已有樂不思蜀之意。
幾十年香江生涯,令我對曾居住了不到二十年的台灣愈來愈陌生,父母相繼離開後,每到這個城市總是客舍為家;只有有限幾次加入友伴組團才約略的領會到它的精華,小少離家老大回,物是人非的傷感與遊客的心情不同矣。
「有個台灣家」,是啊,台灣是我生命中的第一站,當時年少,父母健在,尚未踏進社會,以為那樣的歲月是無盡止的漫長……,忽然一年年隨着上輩人的凋零,自己也步入人生的暮年,多少事欲追尋也無從,今非昔比,別說台灣沒個家,已是處處無家也處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