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香港人死性不改的急性子

【有個台灣家】香港人死性不改的急性子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
香港人天生的那一份急性子,彷彿是根深蒂固,以為我們來到台灣可以放慢腳步,原來埋藏在體內的鬧鐘仍然未止息……尋尋覓覓半年,我們終於在靠近市區的地方另覓新地點開餐廳。自從把新店租下的一刻開始,一面想花心思去設計餐廳,另一面想慳錢,所以很多東西由我們自己設計和DIY。這陣子因要兼顧現址餐廳的日常運作,打烊後和新店應徵者面試,又要和不同的水電師傅、木工師傅、冷氣師傅報價度尺傾價錢,一下子兩夫妻忙到有點焦頭爛額的感覺。

有一天因為趕不及去學校,臨急臨忙拜託一位家長朋友幫我們接孩子放學。「其實你們急甚麼?」那位家長朋友知道新店兩個月後試業時問。當我們回家安靜下來,真的撫心自問,我們究竟在趕甚麼?急甚麼?大概是香港人天生的性格,租了新地方,當然想爭分奪秒、盡快進場開業做生意。為新餐廳從零開始做準備工作的時候,餐廳的台灣店長對香港人辦事的速度和效率感到驚訝。從來沒有人在背後催趕,彷彿身體裏都有一個鬧鐘,雖然人在台灣,而且住在生活節奏比很多台灣地方更鄉下的地方,以為可以放慢腳步,但原來還是停不下來。香港人是不是天生都是急性子?所以很多香港人來到台灣,每次去銀行、政府部門辦事要用上半天時,都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我們移民後仍愛在淘寶買東西,加上最近為新餐廳做準備,有千百萬樣東西要買,所以往往到晚上11時,我們還在看淘寶。我們是急到看中產品立即發訊息問店家,如果半分鐘內沒回應就開始找另一家店。有次跟台灣朋友聊起,淘寶的店家差不多無時無刻都可立即回應訊息,他們顯得一臉驚訝。台灣的節奏的確比香港甚至大陸慢很多,很多人是那種「慢慢來、不用急」的生活態度,好像我們去看屋,到了談價錢時,台灣業主往往邀請我們喝杯茶再慢慢傾,重人情味的台灣人,很多事都「有緣份傾得埋做朋友,便甚麼都好辦事」,或許因為這種慢慢來的生活態度,令社會很多方面的發展被其他國家後來居上,但台灣人好像對此並不介意,就是「你有你忙碌,我有我生活」的態度。台灣人的不緩不急,對比起香港人甚麼都要贏在起跑線的不落後心態,的確令我們反思,我們究竟在追趕甚麼?甚麼時候才能停下來?
忙了許多天後,有天決定晚上去看電影紓壓一下,看完電影已晚上11時了。「要不要回新店看一下裝修進度?」老公率先忍不住提議。結果我們在晚上快12時仍留在新店。唉!只好慨嘆和認命,骨子裏仍是香港人死性不改的急性子,累死自己要怪誰?

希望有一天,我們可意會到台灣人的生活態度,真正享受人生。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 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