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開始流行「女兒是父親的前世情人」,隨着越來越多獸父性侵親生女兒事件,如此隔世奇幻念頭,變成網民反諷的荒唐語。
我少年時代沒這種不怕有亂倫嫌疑的浪漫句,只聽過一句話,也不知首創者是誰:「無仇不成父子」,乍聽莫名其妙,問別人,十有八九聞所未聞,後來長見識了,覺得這樣的恩仇錄,與神棍命理師隨口胡謅的三世因果無關,什麼某人前世虧欠了某某人,某某人這輩子是前來討債的。凡事不想解釋,就推給緣分,不甘受薄待,又不敢反抗,就編造今生在還債,都是有害的自慰、傷身的甜品,只是坐等命運光臨。
所謂「無仇不成父子」,一點都不玄,而且不一定是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以至一切親人,若活不出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往往比朋友還容易招惹恩怨,無他,親人沒得選擇,個性氣味不相投,也得日夜相處,累積下來的摩擦,也為了一個親字,互相隱忍不發,坦承一點直白溝通,也會被尊輩份壓下來,當寬恕包容包不住爆發的情緒,會比朋友關係難收拾,因為要保持安全距離,即是疏遠,就有不念親情的罪名。
昨天說的手撕滿月親兒事件,已經有犯罪前科的生父表示,嬰孩一哭鬧就暴躁,會有人奇怪,親手撕、扭親兒也很吃力,無論體力感情,比自打嘴巴辛苦得多,要發洩情緒,怎麼不發在外人身上?外人不是「親人」,親人親近,人就在附近方便洩氣,又覺得親人不會揭發、反抗親人的習俗,出事後有親情可講,沒種又有心病的人,不拿親人開刀,難道跟同事老闆朋友發狂去?可以想像,旁觀者若不是老婆不是親母,是打工的外人,第一次施虐已經第一時間報警去了。
早前另一宗姑嫂長期不合,那嫂嫂用啞鈴往小姑頭上打啊打,打到後腦凹陷,再分三天買好水泥封屍,比殺人還要花力氣,是有多深仇大恨才做得來?本來可以避免衝突累積成殺機,很簡單,親人不一定要同居,但那物業是小姑與其兄聯名,十多年一直由小姑付房貸,屢次要兄嫂搬出去不果,反成結怨導火線。小姑若執意要相處不來的兄嫂遷出,或為自保而遷出,要兄嫂付租金,可能會避過一劫。但是一家人啊,收哥哥租金,世俗會有話說的。所以,「無仇不成父子/夫妻/姑嫂/婆媳」,是因果顛倒了,其實因為是被不夠親的親情勒索,所以成了仇人。有些仇會因為至親而化解,有些卻不幸以相同原因,恨越結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