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美國總值30億美元(234億港元)產品徵收關稅,但從清單可見,當中涉及貨品數量不算多,而且未有擊中大豆、飛機等美國政府的「要害」,故分析指可見中國並不希望跟美國展開全面的貿易戰。
北京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說:「關稅清單範圍並不大,顯示中方願意紓解由美方挑起的貿易衝突。(美國總統)特朗普予我們重擊,但中方只是輕手還擊。」
另有分析認為,北京不願跟美國的貿易糾紛升級,是因為中國經濟某程度上仍然依賴出口,而且中國對美國有貿易順差,一旦兩國爆發貿易戰,中國損失的料會比美國多。
然而,中國國內仍有聲音要求向美國採取更強硬的行動,報復美國早前宣佈向中國鋼鋁材徵收關稅。當中可考慮的措施,是向美國大豆和其他農產品,以及波音飛機等美國產品徵稅。
倘大豆徵稅將重創美農民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主要出口國之一,一旦向美國大豆徵稅,將會對美國農民構成重擊,而當中涉及的州分很多在2016年總統選舉都是支持特朗普。不過,這樣做中國亦須付上重大代價,因為中國很依賴美國大豆入口。
有專家就相信,中方現在留有一手,是為在特朗普政府本周宣佈對華產品徵收關稅清單後,作更嚴厲報復措施。
總部設於北京的經濟研究機構Gavekal Dragonomics創辦人之一克勒貝爾(Arthur Kroeber)預期,中方下一輪的關稅清單,將針對特朗普票倉州分的農業出口。他指中方要展示出願意向美國使硬,但程度上不至於嚴重到會干擾環境貿易系統。他說,中方希望「在環球經濟中擔當好人的角色,捍衞遊戲規則免受特朗普無法無天的攻擊」。
克勒貝爾相信,北京的焦點反而是防止歐盟和日本在貿易糾紛中跟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他說:「中國自知可以跟包括美國在內的個別對手在商業衝突中匹敵,但若是民主工業國家聯手,中國將要承受更多痛苦。」
英國《衞報》/《金融時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