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好些藝人把發呆一分鐘的照片放上網,原來為第六屆「國際發呆比賽」宣傳熱身。
這由韓國行為藝術家Woops Yang於2014年發起的比賽,上屆在台灣舉行,並由港人勝出;今屆3月31日在香港比賽,為時90分鐘,登上「呆帝」寶座的是25歲中大心理學系的研究生,喜歡「諗嘢」──當時是專注於hea。
全程不准玩電話、睡覺、談天或大動作,這比賽不需特殊技能或技巧,但要有一定的能耐。當然活動是好玩的,也有話題,「發吽哣」稱帝?人生充滿希望。勝者未必出名,可能很快已成過去,因為hea完了,得收拾身心上路,繼續拼搏。
發呆的意義在「放空」,讓腦袋休息一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少人情緒有問題,但找些時間空間,放下不快、恩怨、困擾、勞累、難以達成的期望、永不回頭的人……還有放下手機(這個太重要了!),暫停思考,全面空白,定有紓緩作用。
我本人是個發呆王,但不會刻意而為。因為我也許在「準備中」、「創作中」,癡癡呆呆進入忘我境界:放空,才可填滿。
發呆累了自然就要睡覺,不讓睡覺發呆反成了酷刑。睡醒了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