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勇士的年輕球員麥哥上籃意外狠狠着地,隔着屏幕也感到痛。皆因麥哥是空中失控以腰臀硬着地,之後痛苦地在地板上翻轉,明顯是腰脊受傷,而我自己受腰患困擾很多年,深知其痛苦和對所有活動影響之大,看見別人受此傷也格外受震撼。幸好次日報道說,經過詳細檢查麥哥的身體未受結構損傷,算是大幸。
意外「晾」起麥哥令他「撻生魚」的,正是41歲仍在NBA場上奮戰的老將飛人卡達,卡達一見麥哥重創,馬上露出大受打擊的表情,情緒一時未能平復。也許正因是老兵,更深感創傷的可怕,更何況由自己製造?
所有熱愛投入運動的人都知道,克服傷患是一場一生的戰鬥,而且越往後這場戰鬥就越艱辛。以前年輕時打球練武,扭到手腳轉它幾下可以繼續上場,摔傷了伸展一下隔幾天可以蹦跳如常,去街場鬥波有時連熱身運動也懶得做,跑幾轉已經覺得整個身體像充滿彈力的橡膠人。現在不管練習和比賽,做不夠半個小時熱身就落場都有點虛怯;每天起床習慣要自己拍拍打打拉拉身體才敢做大動作;見治療師的頻密程度有時高過見球友。偶爾會抱怨年輕的自己,為甚麼不更多花努力、時間和資源去維修保養;然後很佩服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右),早早有決心和紀律投資在自己軀體上,實在具先見之明。
往者不可追,只好拼命把握餘下時光。我最近就嘗試重新練習核心肌肉群和平衡,改變從前的錯誤,希望從基本處徹底處理傷患。我的球隊有句口號「Never Too Late」,現在也許無法回到20幾歲的身體,但要改善自己,比昨天更好,永遠不太遲。戰鬥還是要繼續。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