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年前父親去世,他生前很喜歡新加坡,每次去妹妹家都住得很自在,於是家人就商量把他的骨灰葬到新加坡去。
當時妹妹找了個環境很好的墓園,樹木葱鬱,草地蒼翠,選好地方,就由我將父親的骨灰帶過去。
那時坐飛機安檢沒有今天這麼慌張,父親的骨灰裝在一個小瓷瓶裏,我將瓷瓶放進揹囊,就揹着父親過關了。
那天在機場接到張堅庭電話,問我去哪裏,我告訴了他,他就笑說「你跳灰呀!」我順着說了一句,「係呀,跳灰去星洲。」今天的年輕人如不明「跳灰」的意思,可上網溫習一下香港俚語。
這一說,差不多過了四分之一世紀,本來以為父親在新加坡安家了,不料兩年前墓園通知,說要收地了,「住客」都要遷出。遷出之後住哪裏呢?當然可以另覓居處,當局也可以安排海葬。父親生前喜歡旅行,我們便選擇了後者。我曾經為香港綠色殯葬的海葬項目拍過一個廣告,用的也是一個旅遊的概念。親人逝世,猶如離開了一個地方,去另一處旅行,剩給活人的,不過是一份念想。
思念從心,想得到的話,無論逝者去了何處,其實都在活人心裏。至於骨灰留在地上還是撒進大海,不過形式而已。
本來也曾想過將父親的骨灰撒在香港海裏,但那樣又得折騰「跳一次灰」,倒不如全家人會齊新加坡,在那裏帶父親上船,然後送他出發。走筆至此不由失笑,這個那個,其實都是活人的臆想,這事那事,也都是活人的事。若是死人在天有靈,看了說不定還笑我們為一罐灰而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