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還未有好好抱過、親過、牽過,BB未出世便回歸天國,這種切膚之痛,年初流產的梁太感受至深。17周半的細女確診「透納氏症」數天便夭折,梁太經歷引產陣痛後,又要為申領胎兒遺體與公立醫院周旋一個半月。雖然BB已安葬天使花園,但梁太盼醫管局能為前線員工制訂指引,讓有關程序更流暢,減輕對父母的二度折磨。
記者:李詠希
梁太去年底懷上細女Angel,因肚痛到聯合醫院求醫。至細女第17周時確診「透納氏症」(Turner Syndrome),是梁太噩夢的開始,「醫生話BB染色體唔完整,100%係透納氏症,BB出世後智力正常,但會特別矮小,同冇女性性徵,問我仲要唔要」。任職社工的她深知細女日後很可能受到歧視,身體亦會受到各樣痛苦,當日約定一周後流產,「我好自責,之後嗰幾日瞓唔到,不斷同佢講爸爸媽媽好愛你,但係我哋好驚照顧唔到你,怕妳問番我哋點解要生你出嚟令你痛苦」。
「一個生命 係我小朋友嚟」
梁太說,引產前忙於交代工作,但BB都很乖巧,無令她不適,「最後一日做完嘢返到屋企,就穿羊水,嗰刻我就知道BB要走」,憶及此,梁太又不禁大哭,「BB真係好錫我,選擇自己離開……但其實我哋已決定留番BB,如果冇穿羊水,(流產)手術我一定會走佬(不會做手術)」。隨後她到聯合接受引產,前後接近24小時、經歷5次塞藥及多次陣痛,才成功誕下死胎,「BB除咗眼冇開,個鼻係似我,下巴似爸爸,係一個生命,係我小朋友嚟」。
梁太稱,由入院一刻已向院方表明,會申請天使花園安葬細女,惟護士和病人關係組職員均不清楚流程,「(醫院)打電話嚟叫我親身去填表,去到又話可以email交。本身已交咗佢哋要求嘅墳場(天使花園)信件同殯葬商資料,隔幾日打嚟又要交多次。之後職員先認話冇經驗,我係第二個case」。
身心受盡折騰的梁太說,流產媽媽最痛的不止失去BB,繁複的申領BB遺體手續有如二度傷害,促醫管局盡快制訂申領未滿24周流產胎的手續指引予前線醫護及職員,讓他們及早熟習流程,減輕流產父母的痛苦。她說,辦手續期間,也要到處張羅BB的小棺材,「天使花園要求可分解嘅材料,加上尺寸好細,最終都係上網訂製」。
胎兒未滿24周當醫療廢物
經過一個半月的折騰,梁太終在3月下旬領回BB遺體,同日舉行簡單葬禮,細女成為天使花園第8個小天使,「如果我唔安葬BB,就要當BB係醫療廢物咁去燒,試問邊一個媽咪接受到?好多流產媽咪話羨慕我,我嘅BB可以安葬天使花園,真係唔知點答好」。她說,葬禮當日天氣很好,親友到場為BB祈禱和道別,她還在小棺材內放了可愛的手指公仔和親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