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衞局正處理私營申請

食衞局正處理私營申請

【本報訊】過時又嚴苛的法例,令未滿24周的流產胎過去一直被當成醫療廢物處理。天主教香港教區去年爭取在其墳場劃出天使花園,流產胎才獲合法安葬,至今最少有約10名小天使下葬。食衞局說,現正處理另一私營墳場提供安葬流產胎服務的申請。

柴灣天使花園美化中

柴灣歌連臣角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的天使花園,由去年中運作至今,副主教陳志明說已有約10名小天使下葬,當中包括僅8周的胎兒及雙胞胎,未來兩周亦陸續有小天使下葬。他指,天使花園的申請由過去每月一、兩宗,增至近來每周約兩宗。
惟陳說,目前不打算在其他天主教墳場劃設新的天使花園,因柴灣天使花園合共有5處,已投入運作的為第一期,料可安葬100名小天使,旁邊樓梯的牆壁將會修飾並刻上小天使的名字及出生日期,讓父母悼念。教會也正訂製手抱BB的天使雕像和椅子等,「希望做到真係花園咁」,工程料今年9月前完成。
陳指,安葬流產胎的服務有一定需求,1月曾與食物及衞生局開會,建議新增「Form 13a」即「嬰兒非活產證明書」亦可涵蓋未滿24周的胎兒,方便彈性處理流產胎後事,料下月再開會時局方會提交有關報告。
食衞局回覆說,曾積極接觸私營墳場,以鼓勵更多私營墳場能提供安放流產胎的服務,供市民選擇。現時食環署正處理一個私營墳場的營辦人的申請,另有3個私營墳場的營辦人亦表示會研究在其私營墳場內提供相關服務。
醫管局則指,公立醫院去年共接獲25宗領回未達24周流產胎的申請,當中23宗獲批領回,又指院方會盡量配合父母的意願,讓他們領回流產胎。至於未有領回的流產胎,醫院會按執法機構的要求處理。
■記者李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