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香港本土電影 - 沈西城

勿忘香港本土電影 - 沈西城

第十二屆亞洲電影大獎,香港喜中孖寶,古天樂膺影帝,張艾嘉奪影后,廣東友人雀躍高呼:呢勻威過威士忌。強手林立,奪穎而出,豈簡單哉!影迷采聲不絕:香港電影有救咯!(但願如此,阿彌陀佛!)古天樂出道以來,拍戲逾百,從未得評委青睞,今趟憑《殺破狼.貪狼》得獲殊榮,喜上眉梢,粉絲同樂。電影連埸激鬭,教人難以喘氣,古天樂本非「打仔」,經洪金寶細心調教,身手不遜甄子丹、李連杰,多了一條戲路,今後不愁寂寞。八十年代迄今,香港影壇統由兩周、一劉、一梁、一龍雄踞,後浪難蓋前浪,今日數數大抵也得古兄有此能耐,昔日白皙溫婉,唇紅齒白,軟性美,傳遍影圈,如今氣宇軒昂,威武挺拔,更難得者是有一顆慈悲心,內地捐獻學校,造福兒童,香港資助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善有善報,票房輝煌,除劉德華外,再無第二人。能跟古天樂並肩者,惟劉青雲,憨厚樸實,深入民心,青雲、天樂勢將頂起影壇半邊天。
張艾嘉自台登港,投第八藝術,未冒出頭,先遭白眼,老闆充權威:艾嘉!你不上鏡,當不上明星,言下之意──大茄一名。唷!多傷自尊心。好個艾嘉打掉牙齒和血吞,誓不放棄,爭取爭取復爭取,《最佳拍檔》演差婆,活龍活現,自此影壇有了張艾嘉。胸懷宏志,捨喜劇就文藝,《念念》一看,教人難忘,於是影圈繼許鞍華後,又多一位文藝女導。你若問艾嘉演和導孰優,我則喜她演,自然灑脫一如梅麗史翠普,不像演戲,看得舒服過癮。
香港電影步入寒冬,以前一年二、三百部,今日二三十,不啻雲泥之別,有專家歸咎老闆北望神州,捨棄本地。內地市場廣袤,資金充裕,人才濟濟,男星俊如胡歌,女星美有冰冰,編劇高明,導演技深,彈丸小地香港何能匹?果如此乎?不妨看數據。內地年電影近千部,能大賣的不到半成,《戰狼2》、《紅海行動》四、五十億,是奇蹟,不易得睹。電影票房三四億,乍看不俗,七除八扣,賺錢有限,更多的是賣座慘淡甚而排不上院,血本無歸。既如此,何不賣棹南返,在港再闖?自求多福,毋忘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