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還能學好中文嗎? - 馮睎乾

下一代還能學好中文嗎? - 馮睎乾

英國舞蹈家艾甘漢(Akram Khan)的芭蕾舞劇《吉賽爾》將在香港演出,有位朋友傳來康文署網站的宣傳文字,說「太渣」,沖沖怒氣隔着手機屏幕也感受得到。我一看,真係渣,屬於「影響市容」級別。
奇文當然要共賞:「圍繞愛情、背叛與贖罪譜寫的經典故事,配以奧斯卡金像獎獲獎設計師葉錦添(《臥虎藏龍》)打造的華麗服裝和舞台、作曲家文森佐.拉麥拿為阿道夫.亞當原創配樂進行的『不祥的哥德式』(《觀察家報》)改編、路思.歷圖的戲劇指導,以及東尼獎得主馬克.漢德遜的燈光設計,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全新演繹。」
艾甘漢能否全新演繹《吉賽爾》,我不知道,但康文署的文字,肯定已為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全新」中文。大陸官八股濫用的「打造」一詞,近年肆虐香港,自特首而下,官員早就滿口「打造」,想不到連康文署一段小小宣傳也如此。他們以為看《吉賽爾》的都是什麼人?香港雖然正在沉淪,但還是有人講究文字,關心文化的。
「打造」不是不能用,此詞古已有之,通常表示用金屬製作器具,如「打造刀劍」。但假如服裝、舞台、中國夢、大灣區,你統統都說「打造」,那麼塵世間還有什麼不可打造?也不能只怪共產黨,以上宣傳文字,問題還在劣譯。例如「『不祥的哥德式』改編」,就是把外國英文簡介的「'ominous, gothic' adaptation」生吞活剝過來。我很好奇,怎樣的改編才能「不祥」?難道有死亡詛咒,觀眾看了會中降頭?「ominous」這兒指風格,不妨譯「陰森」,並非「不祥」。
數十年前,香港連廣告也見文采,如月園廣告的對聯,「月子正嬋娟至宜聽簾內吳歈看帳中楚舞 園林極幽勝且共揮酒邊玉麈賞檻外琪花」。但今日中文,尤其是「官話」,多數荼毒心靈。語言是思想的根基,語言一打短樁,思想就淪為豆腐渣了。思想無力的人民,自然是最易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