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講及同學K投資有24%年息,問佢係甚麼冬冬,佢答:Yield-Enhancement Investment,更加唔明,直至佢講係以今天市價買入騰訊、平保呢兩隻股票,假如股價跌至譬如騰訊400元,佢就要以今天價(譬如係460元)接貨,承諾維持三個月,如果騰訊、平保股價一路上升或者唔跌破行使價嘅話,投資者就會收息24%。唓,咁即係2008年雷曼風暴之前嘅流行產品ELN啫,今日改咗名稱,在銀行嘅私人銀行部/財富管理部又再還魂,大受歡迎咁講。總之牛市期間,係人都貪高息,直至爆煲為止。(按:騰訊在3月23日大跌,同學K可能要高價接貨。)
十年前,左丁山訪問過一位醫生,訪問完畢後,佢問番左丁山之投資意見,問佢買過乜,佢好坦白話Accumulator令佢損失慘重,已經唔見咗三層樓,佢又話一位同行蝕咗八千萬,要從頭來過。好彩香港醫生短缺,一啲醫生在股市輸了,還可以在醫務所搵得返,例如輸掉八千萬元嘅醫生,據說調整收費,同佢傾偈三十分鐘就要收三四千元,而且名人病人好多,醫生好易成為「月球人」,病人一入房就知道計時鐘響起,未請教醫生啫,已有心理壓力。
當然係叻醫生先至可以成為月球人,星球人,唔係個個醫生都得,或者願意如此,左丁山識得幾位醫術高明醫生,知道病人來自最基層之後,近乎贈醫施藥㗎。
講番高風險高回報產品,ELN、Accumulator之類,因為存款長期無息,又試興旺番,投資者收高息之餘,請記住雷曼都竟然會破產呢個現實,唔好去得太盡。其實有雷曼風暴之後,各地金融監管機構都有矯枉過正之弊,規矩多籮籮,令銀行經營成本大增,名義上係保障投資者,實質上十分擾民,費時失事。左丁山最近將一筆外弊存款賣掉,換番港幣存款,在左丁山做銀行職員年代,講一次電話兩分鐘就搞掂。點知依家銀行話先要去銀行行一趟,開一個multi-currency account,然後聽RM(客戶經理)向左丁山問一連串問題,有電話錄音,足足前後一個鐘先至完成一筆好簡單嘅交易。次日還有下文,RM來電:「銀行合規部話我講漏咗一條,要重新電話錄音!」真係保佢大,但亦知金管局係好煩,銀行要依足規矩。同學K話佢個女在外資銀行做合規工作,返工後知道每日要跟住指引聽RM與客戶對話錄音,每日聽十小時捉錯漏,女兒做咗一個月就辭職,話怕精神失常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