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加盡每一程(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港鐵加盡每一程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上年盈利達168億的港鐵,今年繼續以所謂「可加可減」機制,奉旨永續加價。今年6月港鐵將會加價3.14%,而曾經在親政府議員飯局聲稱要解決領展、港鐵及強積金「三座大山」的特首林鄭月娥,則變臉表示「從來冇喺公開場合講過呢三座大山點樣處理」,其重點為:一、私人飯局不算公開場合,二、暗示不會為私人場合的言論負責任,三、形容為三座大山,不代表要解決問題,即所謂「我講吓咋喎」。
事實上,港鐵的最基本問題,即坐擁壟斷的鐵路業務之餘,更得到政府半賣半送的物業上蓋發展的黃金地段,即同時佔盡公家與市民便宜的怪物。說是上市公司,政府不斷利益輸送以至用公帑去補貼其服務;說是官方機構,公司就反過來說要向股東負責,而大股東卻是政府;說是上市業務,又要不理公司長遠利益,硬食必然大蝕的廣深港高鐵,於是變成既不問責,也不負責的四不像。
市民對港鐵最憤怒的,是服務質素不但沒有隨車費提升,反過來一年不如一年,更不要用以往英治年代的標準來比較。繁忙時間如在金鐘站等候五六班車,已經成為打工仔的日常;更令人憤怒的,卻是不斷壞車以及信號故障,而管理層卻從來不需要負責任,甚至連壞車10小時,運輸及房屋局卻只計算當日延誤最長的一班車,指行車時間比正常多83分鐘,只需要輕罰200萬,而非所謂最高的罰款2,500萬。

不思進取全因政府包底

更何況罰公司錢後,根據港鐵的壟斷式服務以至加減價機制,最終也只會由乘客去負擔,亦即港鐵服務做得再爛,乘客先要被故障罰一次,再要在車費上罰多一次,這種完全反智式的「處罰」,對管理不善的管理層完全不作處理,說明特區政府完全無意解決港鐵問題。
更何況林鄭一邊口說「三座大山」,於施政報告後提出的車費補貼計劃,所做的事情就是助長這座大山,一如當年梁振英的長者2元乘車優惠。當提供交通服務的公司「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亂加車費最終由政府包底,那麼當然每一程都可以加到盡,因為乘客既沒有選擇,而且更不需要為支出擔憂。傳媒早已多次報道,自從推出長者2元乘車優惠之後,原本以價格調節乘客選擇,即短途車與長途車(如過海)分流已經完全失效。當長者把長途車當短途車坐,政府卻會全數補貼費用,不但是把公帑倒落海,更令長途車「站站停」,於是令路面交通更擠塞。
港鐵以至巴士公司明知政府會補貼車費,那麼原本擔心車費貴會減少市民乘坐的,如今只要瘋狂加價,即使一般乘客減少,靠長者車費補貼的增加,可能已經足夠「賺突」。記者更揭發一些小巴、巴士以至港鐵,不少不合年齡資格的人士非法使用長者八達通,這些費用最終都會得到政府包底,因此業界根本沒有任何誘因,去揭發以至舉報非法使用長者八達通的乘客!更荒謬的是林鄭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公共交通津貼,最終只會令這類擠塞的問題惡化,連非本地居民使用八達通從事中港走私運貨,也會得到特區政府的補貼,那麼鐵路公司又豈怕流失客戶呢?
當市民指出港鐵與巴士服務惡化,官方解釋就是用量太高與老化,因此壞車與擠迫無可避免;然而當市民提出源頭減人,不應該再盲目追求數字,政府就變本加厲補貼無必要的使用量,貼錢去鼓勵亂坐車!原本鐵路公司與巴士公司,本身已經是打着私營公司旗號,實行壟斷事業的怪獸,如今市民則既要承受私營公司「賺到盡」的缺點,同時再承受政府以公帑無限補貼的雙重損失。如果要搞「大鑊飯」,則索性寧可全面公營化,那麼政府就要承擔全部的政府責任;如今的假私營,既沒有私營競爭與低成本管理價格的優點,更要市民承受被賺到盡的缺點。令這座「大山」完全無法處理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特區政府包括林鄭月娥的高官。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