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都愛打牌,今天就講講打牌的心理戰。
有一種玩家,埋頭苦幹,不理三家是否清一色造牌,懶理筒索萬,不論生熟章,反正自己要的牌就碰、不要的就扔。
有一種玩家,老成持重,懂數牌,會猜度別人,最愛從對方亮出來的牌面估計對方「食咩糊」。如果判斷到有危險,即便自己叫糊,也會毫不猶疑的「棄糊」自保。
97前的香港人,就似是第一類的玩家,低首便衝,不論那個是英國殖民政府,或者是未來的中國政府,總之不問後果,愛講就講。
97後,或者近十年的香港,卻逐漸變成,第二類玩家。愛計算,動輒便要估計對方食幾大鋪牌,然後便會調整自己的牌。幾圈下來可能一鋪都未食過,因為要慎防對手食糊,不斷扣牌或者拆散現有的組合。
今之香港,就如驚弓之鳥,小心翼翼,如何避開地雷。某些老江湖看準了這種心理,猛打開口牌,動輒便說「睇路啊萬子唔打得食咗唔好怨我」。香港人很聽話,馬上吸收,不打萬子。
今天香港氣氛緊張,言論自由隨時食詐糊。我們被DQ兩個字嚇壞了,留意對手一舉動,然後便自我調整……和自我審查有何分別?
最近參與了兩個媒體的製作會議,問到有無收到傳說中的中聯辦奪命追魂電話,他只笑了笑,然後說「使乜打電話,我哋機構自己也在修正。」看看看,他的機構懼怕出銃,hold住某些牌不敢打出了。
另一個機構也有類似觀察,做了一個關於習近平修憲的做法。這機構一想,不對啊,好像上面不太喜歡我們討論太多修憲的問題,我如果照樣批准會否出銃?小心為佳,不如減少篇幅或者避重就輕。折騰了大半天,對方一開底牌,原來未清一色未叫糊!根本自己嚇自己,早知如此何必枉作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