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決定中美貿易戰走勢的政治因素 - 李平

蘋論:決定中美貿易戰走勢的政治因素 - 李平

美中把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子彈上膛及扣下扳機後,貿易大戰的子彈已在空中飛,但何時打到對方、傷害有多大,變數多多。經貿關係是政治關係的延伸,當中美由戰略合作走向戰略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的政治綏靖已面臨轉折點,貿易戰也無可避免。但雙方仍有合作、妥協空間,今次貿易戰的規模、歷時長短,將取決於兩大政治因素:美歐是否準備好改變對中共的綏靖政策?中共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以維護面子和政權穩定?

發出政治趨勢轉變訊號

無論是美國加稅懲罰針對的600億美元商品,還是中國加稅報復的30億美元商品,相對於兩國的GDP和雙邊貿易額來說都微不足道,之所以引爆股市、匯市震盪,是其中的政治意味更令人擔心。特朗普需要向中國宣戰,維護自己信奉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優先的立場,以提升國會中期選舉的勝算。習近平需要強硬應戰,維護國家掌舵者、人民領袖的形象,同時維護中共一黨專政的地位。其中的衝突短期內避無可避。
其實,中美貿易問題積重難返也是美歐政治上長期綏靖中共的結果。西方國家一直迷信,經濟發展和中產階級誕生將使中國走向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因此對中國侵犯人權、打壓香港和台灣的民主空間的制衡越來越弱,對習近平到訪給予超級禮遇,甚至如其所願隔絕示威人群,美歐政客、大企業向中共叩頭事件更屢見不鮮,連梵蒂岡也不例外。
在美歐的綏靖下,中共從敉平國內異議聲音發展到爭奪國際話語權、規則制訂權,開始讓西方國家自食惡果,要求抑制中國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的聲音在美國、澳洲、歐洲越來越響亮。在這種背景下的中美貿易開戰,不只是關稅、經貿之爭,也發出政治趨勢轉變的訊號。
有趣的是,率先扣下扳機的美國,後續的表態並沒有中國強硬,國際上不看好美國能打贏貿易戰的也大有人在,美國國內反對開戰的機構、企業也爭相發聲,甚至有傳媒報道,美中表面惡言相向,實際上幕後已開出停戰籌碼。

中美棋局中的試探應手

而中國的反應則體現了「黨領導一切」的優勢。中共習慣藉國際問題炒作民族主義、調動民眾愛國愛黨熱情、維護一黨專政的合理性,今次也不例外,輿論充斥痛罵美國貪得無厭、誓死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論調,甚至怪論頻現,甚麼史詩級的貿易大戰,甚麼要打痛特朗普讓他知道中國惹不起,甚麼要打掉美國在南海台灣問題上的幻想,大有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之意。如此一來,加強黨的領導、一致抗美就大有必要了。
由此可見,中美這場貿易戰,既是雙方國際地位、利益衝突的結果,也是特朗普、習近平鞏固權力的需要,因此不可避免、不會避戰。但特朗普對國際人權、民主的熱情欠奉,難以讓國際社會反對繼續綏靖中共的聲浪聯合成有效的壓力,也降低了貿易戰全面爆發、與中國嚴重衝突的可能性。
而中共自欺欺人的反美愛國宣傳,說服力越來越差。有網民調侃:「既然美國打貿易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為甚麼還要抗議、反制呢?既然美國打貿易戰最終損害的是美國人民的利益,我們為甚麼還要苦口婆心規勸他們?」為避免國內過度的民族主義反噬和引爆國際社會的反綏靖聯盟,中共也不會心口如一,而願意付出更多代價以滿足特朗普的經濟要求。因此,這場貿易戰,只會是中美棋局中的試探應手,而不會是勝負手。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