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不星 名不名 - 蔣芸

星不星 名不名 - 蔣芸

第一份台北版米芝蓮指南公佈了星級餐廳的名單,有一星、兩星、三星,得三星的那家專攻粵菜,令人不解的是台北版米芝蓮最高榮譽的竟是廣東菜,正如北京菜到了香港竟比正宗京菜館吃香一樣不可思議。
眾所周知,台灣菜的精華是小吃,本土派的小吃,酸甜苦辣俱備,閒閒的一個路邊攤都會帶來驚喜。台灣小吃和中國各地流動攤販或香港的大排檔不同,因為有特色而聚集了人氣,沒有固定的地點,漂落在那裏,粉絲們還是找得到,而且一幫襯就十幾二十年,已成為一種生活中飲食的念想。這些攤販的出品,入不了米芝蓮食探耳目,但已擁有自己的市場和口碑,而這比幾粒星更實在。
像香港鼎泰豐是台北總店開的分店,也摘過一粒星,但這地方不合理之處太多,不讓人訂座也就算了,訂了座規定盤桓一個小時,像我這種老愛等人的,碰到遲到的朋友,一小時的限制坐不了十五分鐘已要被趕離場,還有打包的盒子膠袋之貴更破了各食肆紀錄,收費十餘元以上,店大欺客,況且那出品比起附近那家新開的淮揚菜江浙滬更是價高而可選擇之菜式又少,江浙滬的點心女師傅謝倩一門三傑都是廚師。
有些摘星的食店寧可退回星譽也不願揚名立萬,只因為首先要面對的是坐地起價的加租,香港就有幾家米芝蓮因此而關門大吉,而且名不符實的星也不少,原因是有些洋人的口味特別怪,西餐也許在行,中國餐嘛,學問那麼多,略通皮毛的也能成為食家,還有資格去頒星加冠,也是怪事,照我看普羅大眾心水清的食家那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