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運動的簡易數學題 - 伍家謙

Sunday:運動的簡易數學題 - 伍家謙

運動難免受傷,「拗柴」、「炒芥蘭」、呢度痛、嗰度痛。大概喜歡運動的男人都有被「哦」的經驗;小時候是阿媽,如今是女友或太太:「成日搞到周身傷,為乜呢?」隨着年紀漸長,舊患加新傷來襲,想在場上全力奔跑,不易也。
幸好阿太對此從來沒甚麼意見。為了甚麼?其實有時連自己也說不上;我只覺得,能找個目標給自己逐少逐少的達成那過程,煞是有趣。從小就喜歡運動,但一提起長跑就怕怕,實在太悶了;近年愛上了那段獨處時光,由自己落街隨便跑跑,到報名參加10公里比賽(圖);10公里跑了幾場,又想挑戰半馬;後來連出外度假都離不開跑步,計劃旅行前,先看看當地的長跑比賽日程。新一年快過了三個月,就給自己訂個目標:40歲前,希望能跑一場全馬。
跑步不存僥倖。剛過去的半馬因準備不足,時間就比上屆慢,更加肯定了我這看法。因此上全馬之前,必須要有周全的準備,讓一切回歸原點:每星期老老實實的「儲哩數」,將月跑量保持在一定水平;挑戰全馬之前還打算多跑幾場半馬,寓賽於操。要跑,就得認真的備戰。
練習和比賽,當然辛苦。回答文首的問題吧,我們的生活都太煩擾。相比日常許多徒勞無功的無力感,運動的付出和收穫大部份時間都是成正比;跑步是只要肯練習就會進步的運動,辛苦一下就能夠達成自己的目標,其實甚為划算。所以,由得我哋啦!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