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叱咤香港地產界逾半世紀的李超人宣佈退休,他告誡年輕男女如因買樓問題未能結婚,不如趁早換新對象。的而且確,買樓與否是近代人的煩惱。有個90後,他大學傳理系畢業後不打工;同齡的人埋頭做畢業功課時,他在自己的皮鞋品牌苦幹,23歲已創立西裝和皮鞋品牌。不過,他說不為買樓:「我做生意為不打工,不困身。」
穿着筆直西裝、腳踏真皮皮鞋的何俊傑(Curtis),23歲已有超過四十套西裝和皮鞋。他在中環開店賣度身訂造西裝,每月營業額近三十萬,自小熱愛打扮,原來早於16歲已開始做生意。「當時追捧日本名牌,家庭經濟不太好,想追名牌就要自己死慳死抵。」中學時期,Curtis只吃麵包當午餐,每日儲起20元零用錢,一個月就能買一件潮牌裇衫。「所以我應該把這餓了二十日的衣服,再變做錢去換取更多,不要令自己白白餓了二十日。」他把衣物清洗再包裝,開始在網上平台做二手衫買賣生意。雖然客人明知道是二手衫,但衣物被重新包裝後變了九成新,一轉手,每件可賺50元至100元,每月可賺約6000元。
一次成功就以為錢易賺,Curtis 19歲時見快剪屋剛興起,加上成本不高,便跟風和朋友合作搞快剪屋生意。不過這次一點不順利,三個月即告蝕本離場。「這個失敗令我明白,以後做每盤生意都要是自己興趣。」於是21歲,大學還未畢業,他決定從自己興趣入手──做皮鞋。「有人說我靠好運,我說我好運在天生面皮厚。」21歲時他創立皮鞋品牌,主打女裝豆豆鞋,從選設計、選材料到找廠家起貨,Curtis一直親力親為。「當是我用盡戶口一萬多元做好第一批貨,沒有餘錢租舖位,惟有拿着廿多對鞋逐家店叩門,一定要找到寄賣點。」他回憶當日叩門情景,搖頭冷笑說:「行了五六十間舖,得一間有回音,但他是出口拒絕。」原來當日他身穿反領T-shirt、扯布短褲,對方因而覺得他不夠專業,直問他:「與普通一個行街跑數仔有何分別?」這話當頭棒喝,「之後叩門,無論多熱我都穿全套西裝,染黑髮留少鬚,很快有舖頭願意合作。」
16歲到23歲,家人都以為Curtis做生意只屬玩票性質,沒想到他大學畢業竟說不打工,要轉戰西裝品牌。「一買一賣,賺了錢,但沒滿足感,大學final year便開始思考前途。」他直言自己是個懶人,兼職售貨員的經驗令他覺得打工太困身,「由朝做到晚賺的錢卻有限,我很懶,想辦法不打工,但又不想再靠炒賣賺錢,不如試試創立品牌。」這個做生意不打工的決定,媽媽起初反對卻被爸爸說服:「講到底Curtis還年輕,用兩三年去試不好嗎?像我們現在五十多歲人就輸不起,但他輸得起嘛。」
生意上,Curtis看似成功,堅持以成衣價錢讓客人得到度身訂造的質素,吸引不少社會新鮮人上門幫襯。有這念頭,只因他明白大學生的需要,「我做學生時一直想找一間店,能給我這樣的服務,但我當時找不到。到我有能力做這門生意時,我希望推出優惠去滿足大學時期的我。」現在中環的西裝店開業未夠一年,每月營業額已達接近三十萬,早就回本有突。一畢業就比同齡的人多賺三四倍,或者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例子,然而,凡事總有代價。「我聽客人和同事分享說讀大學很開心,晚晚去蒲晚晚去玩,但我發覺自己就真的把大學四年時間,全投放在做生意、研究衣着、如何賺錢……」Curtis說雖然求學時期離不開生意,但「大學四件事」他還是有做齊的,不過……「我走堂去派傳單、叩門找寄賣店,沒有跟同學出去玩,所以我大學沒有朋友。」記者再三追問,他才說:「其實有過的,只有兩個,但都沒有聯絡了。」Curtis大學時他因喜好不同,加上走堂多,而不受同學歡迎,做project也沒人願意同組。
眼前這個打扮成熟的Curtis,初見面時記者和攝影師都以為找錯人,一點不像廿歲出頭,可是言談間卻又多次流露出稚氣。講完紅酒忽然拉到高登,笑完林鄭不懂搭地鐵又笑自己未能改口講「港鐵」。拍攝完後,記者告訴Curtis,他的爸爸讚他叻仔造的西裝幾骨子,他竟開懷大笑說:「爸爸從未讚過我。」或者Curtis做生意不只為不打工,也在等爸爸讚一句。
記者:黃凱婷
攝影:許先煜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