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淪落與覺醒 - 李怡

世道人生:
淪落與覺醒 - 李怡

港英時代,沒有香港人認為英女王、英首相或港督是市民的領路人。港督及高官極少在媒體前講話,除了每年的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報告,媒體會轉播及報道之外,市民不大感覺到有政府存在。從來沒有一個港督會提及任命他的女王或首相,更不會聽到他向女王或首相擦鞋,說他(她)「一言一行越來越有魅力,越來越令人敬仰」這些肉麻的話。
香港許多成功人士都說這地方給自己很多機會,我回想起來也覺得港英時代造就了自己的人生。但我們當時說不出那個體制有啥好處,甚至還從主觀意念出發認為那是缺乏「正當性」的殖民地政權。
那時的香港,屬於甚麼狀態呢?現在想來,大概是老子《道德經》所說的「太上,下知有之」的最好(太上)的狀態。「下知有之」,就是民眾知道有政府的存在,但不當一回事。民眾不把政府當回事,是因為政府只是按照法律去維持秩序,法律就像空氣的存在一樣,百姓知道有但沒有感覺,人人自立、自主、自由地去做自己的事。「成事述功,百姓皆謂:我自然。」自己的事情做成功了,百姓都覺得是自己做到的,絕非得到甚麼賞賜或恩典,也不會感謝甚麼掌舵者、領路人。
香港大多數人從大陸避秦而來,即使在香港土生土長,也知道大陸的連年災難,許多人親身領教過專政統治的殘暴,知道無法與暴秦抗爭,因此二三十年前,面對九七的主權轉移,香港洶湧的移民潮就出現了。
九七後經歷了20年,從保持現狀到逐漸淪落,原來像空氣那樣存在着的自由、法治漸漸不保,人們在窒息中慢慢省悟到原有價值系統的珍貴。這價值系統儘管是英國殖民者帶來的,儘管不是香港居民自己爭取而是被恩賜的,但在建立這個城市現代文明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付出。價值系統是我們有份締造、原來擁有、不應該也不容許被奪去的東西。
世界上許多東西當你擁有時你不覺得珍貴,當被蠶食而流失時,你才會驚覺那是不容失去並且本來就是屬於你的東西。這種因為漸漸失去而產生的對既有價值的珍惜,使我對這個殘缺城市的感情油然而生,不忍離去而要在餘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不知道別人的感覺是否也如此,但近年香港現狀越來越不堪、前景黯淡,移民潮卻沒有出現,至少不見有三十多年前那樣的洶湧。而為了爭取自主、爭取政治權利,為了捍衞自由和人權的抗爭則無日無之。
從來沒有得到過自由的奴隸,不知道自由的可貴;一旦享受到自由的滋味,他就寧死也不願意做奴隸。從來沒有當過奴隸的人,對天然的自由也不覺得可貴,而一旦面臨自由消失的威脅,他就會奮起捍衞自由了。
在中共港共全面打壓下,捍衞自由的抗爭即使會因氣餒而暫時沉寂,但年輕一代心中的自主意識和護港意志不僅不會消失,而且會越植越深。這是沒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改變的趨勢。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