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掩飾下的政府干預(公共政策顧問 李兆富) - 李兆富

「為人民」掩飾下的政府干預
(公共政策顧問 李兆富) - 李兆富

多數人眼中,政策的結果大體上可以分有效和無效;也就是這種簡單的線性思維,造就了政府應事事干預的主張。
不過,甚麼事情都有成本,公共政策也不例外。理論上,將成本考慮清楚,計算也變得相對保守。曾經有段日子,成本效益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金科玉律。左翼甚至認為,數字式管理是新自由主義的勝利。可是在光譜另一端的古典自由主義,卻覺得機械式的新古典主義其實是迷信組織建構的社會主義者變種進化版;只要奉成本效益之名,政府就可能罔顧傳統道德和倫理,為所欲為地改造社會。
雖然近廿年,越來越少人認真地計算和討論政策的成本和效益。我不知道這個現象究竟是一種進步,還是意味着在這個年頭,政治更赤裸裸地主導政策。從政治上的計算,政府干預百利而無一害,重點是每項政治,成本都是由少數人去承擔。
「少數人,難道就不會反抗嗎?」雖然常言道民主是為了制約政權,但是在「為人民」這三個字的掩飾下,多數人暴政最終越俎代庖,成為了多數人對民主的理解。政府為了得到統治的認可,無論是經選舉產生,還是其他形式組成的政府,都一樣會透過有形之手,一方面肯定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時也從中抽取統治所需的資源。事實上,無論在任何形式的統治之下,最大的利益總是有少數人佔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政府和公共行政,很自然會回歸到不干預的立場。
可是,很少人願意深入分析社會問題:「唔好同我講咁多理論!話畀我知,我點先可以上到樓做業主?」
公共選擇學派當中,有個很重要的理論叫「理性無知」(Rational Ignorance)。簡而言之,「理性無知」的人民不會花時間去了解候選人,更不會研究政策的因果,就算實際上自己支持的政客和政策會令自己有所損失,只要是表面上對自己有利,就義無反顧地去支持。要求政府介入樓市和租務市場,最能夠反映以上種種現象。

辣招更有利一手新盤

「不論是有效抑或無效,甚麼都試一試最終總會找到答案。」一系列的所謂辣招,就是這種情緒下促成。事實上,至今沒有證據顯示,辣招對調控樓價有任何正面的作用,但表面證據卻反映,辣招最大影響是令樓宇成交更傾側到有發展商提供賣方融資(Vendor Financing)的一手新盤,在銅板的另一面,就是令二手樓交易的宗數大減。雖然結果明顯不是大多數人對政策的原本理解,但只要政策一旦出現,改變了社會的結構格局,新的既得利益也不會輕易讓到手的利益流失。
辣招的最大既得利益,其實是政府本身。所以辣招雖然本是逆周期的臨時措施,但恐怕將會變成政府永久從樓市交易中分一杯羹的工具。其實從稅務行政的角度,對已登記的資產以及相關的交易徵稅,成本效益極高,政府對此也心知肚明。
「政府高官自己都有唔少物業,你唔使擔心咁多。」嗯,但願如此。早前財政司司長指可以考慮對物業徵收空置稅,雖然已經有不少人指出當中的漏洞,但有理由相信長遠而言,政府會想辦法向持有大量物業的業主增加稅收,甚麼逆周期打擊囤積,只是藉口。可以想像得到,當「散戶收租佬」被趕絕退出市場,租務市場將會被財團式的房託基金所壟斷。其他的聯想留給各位讀者自行發揮。正如以上的分析,那怕是無效而代價極大的政策,只要是在政治上有市場,又有既得利益者支持,政策最終還是會在「為人民」的掩飾下,成為事實。


李兆富
公共政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