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霍金,很多人會想起「大爆炸」和黑洞,科學知識稍豐富的,則想到奇點、霍金輻射、宇宙波函數,你也許無法領會他深邃的學問,但相信任何人也能欣賞他有趣的個性,只可惜一般紀念文章,皆不在此落墨──理由不言而喻,很多湊熱鬧的人,其實對霍金一無所知。比如講述他的威水史,不少皆循例列舉「牛津一級榮譽畢業」一項,彷彿真是什麼成就,唯獨林超英教授前日在《明報》寫的〈霍金與香港〉,說霍金在牛津「勉強混得一級榮譽」,令我陰陰嘴笑。單憑「勉強混得」四字,就知道林超英果然熟悉霍金。林教授沒詳說如何混個一級榮譽,我不妨補充一下。
很多人知道霍金讀大學時像個廢青,每天讀書不足一小時,只顧開派對,賽划艇,但不要以為他懶是恃才傲物,不,他只是隨波逐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牛津彌漫一股很矯情的風氣,學生相信:你要麼憑聰明才智,不費吹灰之力地光芒四射,要麼接受自己是個庸才,拿個fourth-class degree畢業。假如你要矻矻苦讀,懸梁刺股來考取好成績,你就會被貶為最低端的「gray man」(中國人所謂「學霸」大概屬於此類),那是個最糟的標籤。明乎此,霍金不讀書其實沒什麼出奇,反而他混得一級榮譽的方法,才令人拍案叫絕。
霍金在自傳中說,他的畢業試分數,介乎一級與二級榮譽之間,需要面試來決定級別。口試官問他畢業後有何計劃,霍金答:「我想做研究。若你們給我一級榮譽,我就到劍橋讀博士;若是二級,我留在牛津。」最後試官給他一級。為什麼呢?自傳沒解釋。但霍金前妻在她的回憶錄中說:霍金覺得單憑學術表現,拿一級的機會很渺茫,故決定賭一賭,開出這個條件,讓牛津「有機會放一隻特洛伊木馬到敵營去」,結果詭計得逞。霍金真鬼馬!他不但了解宇宙的黑洞,似乎更看通人性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