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會議這場戲實在太偽(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人大會議這場戲實在太偽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理論上,全國人大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今年的人大會議更涉及高層領導換屆後的人事安排,會對國家機構的人事部署作出決定,很多涉及國計民生的事也會正式或非正式地在這種部署中定調為國家發展的議程。從這個角度看,香港作為國家成員之一,自然應該對仍在進行中的人大會議十分關注。但為何港人就是似乎對這個會議顯得漠不關心?就連剛於不久前經過一個煞有介事的選舉產生的港區人大代表,又有幾多香港人會特別留意他們在會議中的一言一行?
甚至可以說,這一批港區人代,有一些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十分負面,大部份香港人對誰人作人代都已經不存甚麼寄望了,自然就更加不會關心。
而這些人代在其取態上也真的可以完全不理香港的情況,隨意以港人代表身份自居,作出一些不盡不實的言論。敢問這些代表又代表了誰?作為特區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竟然也夠膽說改變國家主席任期的規定得到香港廣大市民的支持。如此代表港人,港人對港區人代及全國人大毫無寄望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中共建國之後,這個所謂最高權力機關,說穿了一直都只能淪為一種政治禮儀。中共當政以來,這個機關究竟幾時有效監察過中國共產黨這個執政黨?或者幾時曾經有效制衡過被捧上黨國最高領袖的那些人?近年國家經濟發展急速,但無論這一個政治禮儀搞得多富麗堂皇及高規格,都仍然只是一種政治及權力遊戲的偽裝。有人說:「禮者,偽也」,這個說法放在今時今日的人大,可以說絕不為過。

偽外媒假瑞雪為倒車背書

這一屆人大會議還出現了幾個小插曲,很有象徵意義地說明了這一種虛偽,從而解釋了為甚麼無論北京當局如何大費周章把這個會議搞得冠冕堂皇,大部份港人都只會繼續剝花生。
首先最有花生味道的,當然是有一位內地女記者,向一個來自以「全美」為名的電視台女記者翻白眼的事件。一個偽外媒的記者以提問題的包裝來拍馬屁,企圖混淆視聽,製造外國人對人大的一切都高度肯定這一假象。但這樣的偽裝,就連來自官媒的代表也覺得太不堪入目,因而情不自禁地翻了一個白眼。如此破壞整個人大會議的賣相,結果自然是引來那個在種種禮儀背後的權力之手,要一併把真記者與偽外媒都處理掉。結果是揭穿了這個所謂外媒的「偽」,只是整個偽裝的其中一個小環節。因為一個自己人的白眼而穿崩,實在是貽笑天下得過了份。相對而言,特首林鄭月娥向國際傳媒公開擦習近平鞋,倒因此而不致顯得太令人感到尷尬。
從當權者的角度看,這當然就是壞了大事,必須執行家法。對一眾塘邊鶴看來,這卻是對如此人大會議繼續剝花生的最佳理據。任憑那一批沒有代表性的人代如何裝模作樣,任憑特首如何不怕尷尬公開擦領導人鞋,都改變不了香港人的觀感。
人大會議依照劇本安排,通過了修改憲法,讓國家主席可以無限期當下去,打破改革開放以來所定下的制度及政治共識。然後,那一批由全國人民「選舉」產生的代表,又高度團結地製造了一個全票當選的連任的國家主席。這一場原本安排得滴水不進的政治禮儀於此大功告成,又可以大條道理,繼續高舉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旗,在政治倒退的道路上跟隨共產黨跨出重要的另一步。
另一方面,正因為這種所謂最高權力機關的欺騙性,不是只有那位翻白眼的女記者才知道,所以也不得不為突然之間眾口一詞要打破在位年期限制的反制度行為,尋求另一種理據。要證明這不單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是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望,也是「天意所歸」,所以北京突然之間來了一場要顯示這昭昭天意的「瑞雪」。
當然,這樣的一場瑞雪,也是人為,是整個「偽」的套餐中的另一個環節,但這次再沒有機會讓人公開翻白眼了。於是「人心盼望」與「天意所歸」,便促成了制度的改變,令修改憲法成為另一個「天經地義」,也為這個全國人大開的政治倒車背書。
這一場戲,香港人看在眼裏,知在心上,也省得翻白眼。這場戲就算得到全國喉舌的一致唱好,就算得到沒有多少代表性的所謂人代高呼永遠正確,就算得到了更多以「全美」、甚或「全歐」、「全拉美」為名的偽外媒擦鞋,就算可以多降幾埸人造瑞雪,這場戲實在太偽太爛,太令人不忍卒睹。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