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彩我老豆唔係李嘉誠 - 馮睎乾

好彩我老豆唔係李嘉誠 - 馮睎乾

普通人勞動到九十歲才能退休,你往往覺得他命苦,但李嘉誠做到九十歲,大家只會欽佩。這就是我們不連貫的人生觀了。其實李嘉誠退休,關你鬼事咩?明天記得準時上班呀。
本來沒興趣捧誠哥場,但友人讚他在記招上妙語連珠,溫文有禮,大力推薦我看。我真的奉命看了。九十歲老人家,思考敏捷,對答如流,的確令人佩服,但若說他字字珠璣,我可不敢苟同。
最深印象是某記者問:「如果香港年青人想重演你的成功故事,有什麼建議給他們呢?」誠哥以譚仔阿姐廣東話回答,第一句已是史詩級雞湯:「年青人,最緊要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其實不用鄧家彪做調查研究,你也知道塞車是因為車太多;同理,即使誠哥不說,我也明白一個人沒有發達,是因為競爭力不夠強。
以為他接下來會披露如何提高競爭力?結果是一句老掉牙的人生格言:「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我當然百分之二百同意,只是不肯定在現今社會,假如你的志願是賺錢的話,知識到底是把命運變得更好,抑或更壞?在誠哥艱苦奮鬥的五六十年代,資訊不夠流通,知識是罕有品,也許可以像黃金般換錢;但到了廿一世紀今天,知識早已像空氣一樣普遍,當PhD學位也淪為生命的負累,當很多人都說學位不值錢,讀大學不如做紮鐵,你還鄭重地跟我說「知識改變命運」?那就難免有點緣木求魚。
今日想發達,當然需要知識,但關鍵不在知識本身,而在知識的運用。知識不能賺錢,也不能提高競爭力,只有順應市場趨勢地運用知識,方能財源廣進。舉個例子:愛因斯坦發展廣義相對論,本來為了探索宇宙奧秘,宇宙奧秘幾錢斤呢?當然一文不值,但沒有廣義相對論,我們手機的GPS系統都要失效。若愛因斯坦有點商業頭腦,什麼科學發現也善賈而沽,那麼他不是標基也是誠哥了。
年青人想「提高競爭力」,千萬不要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他應該緊記:「善用知識,才能改善命運」。要明白這個道理,與其聽誠哥,不如讀《莊子》。請勿以為莊周只會夢蝶,把相對論用於GPS的那套生意經,他早就懂了。《莊子》有個寓言:宋人懂得煉製「不龜手之藥」(防龜裂的膏藥),但只用來塗手,世世代代漂洗棉絮,只算「低端人口」;後來有個誠哥一樣的聰明人來了,花百金買下藥方,然後到吳國去游說吳王製藥,讓吳兵冬天水戰時拿來塗手,結果呢?吳軍大勝,「誠哥」就獲得封地了。
懂得利用「不龜手之藥」來打仗,不是知識,是智慧。商業上,誠哥應該有莊子那層次的智慧,但他只會跟你講Bill Tang級數的金句。當然,這很合理。更合理的,是他不會教你「識人好過識字」──儘管大家知道,李嘉誠的岳父很有錢。
看記招直播,我特別留意坐在誠哥身邊的長子Victor,老豆笑容可掬,他則苦大愁深,聽他說話,也明顯不及父親那麼圓滑謙恭,舉重若輕。我很膚淺,單看形象,已覺得兒子輸了。再比一下幹勁:李嘉誠十二歲開始工作,近九十才能退休,夙興夜寐,勞動了七十八年,李澤鉅今年才五十四歲,若想跟老豆睇齊,還有三十六年要捱,真是前路茫茫。Victor 守到業,沒什麼光榮,守不到,則千夫所指。如果人生是場生意,做李嘉誠的兒子,似乎勞而少功,回報不豐;如果人生是個樓盤,首富之子更可能是發水樓,他實際享受到的空間,比「建築面積」要小得多。 識人的確好過識字,但一出世就認識李嘉誠,倒不見得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