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指摘無助突破死局(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互相指摘無助突破死局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星期日舉行的立法會補選,泛民本來打算藉地區直選「6:4黃金比」的優勢奪回被政府DQ的席位。然而九龍西姚松炎大熱倒灶,以2,000多票僅敗於民建聯的鄭泳舜,導致泛民在立法會中繼續處於劣勢,同時意味即將交上立法會討論和審議的一地兩檢和《國歌法》等法案,泛民仍舊無力阻止和否決。
雖然在新界東和港島選戰上,泛民成功奪回兩個席位,收窄與建制派在立法會中的差距。但綜合是次補選成績,泛民過往一直倚賴的六四黃金比,已經有嚴重動搖的迹象。對比起立法會的席位,黃金比的動搖才更值得關注。因為受到宣誓事件影響而被DQ的議席,尚有兩席未作補選。若然泛民不從是次補選中吸取教訓,問題延續下去,必然會影響到今後的選舉成果。
相比起兩年前以比例代表制進行的立法會選舉,單議席單票制的補選,選情的相似度更接近於區議會選舉,是地區樁腳的直接較量。對於在比例代表制之下、成功以網絡動員突圍並取得議席的新派泛民而言,缺乏地區樁腳協助實為死症,而這恰好是傳統泛民較為擅長的部份。偏偏,由於民主派在補選之前舉辦初選,從此結下雙方的不信任,最終令初選變成笑話,更予人不合群的觀感。倘若泛民不能夠冰釋前嫌,把網絡動員與地區樁腳的力量結合起來,相信今後的選舉,莫講要擊敗全力動員的建制陣營,可否維持目前的優勢都成一個疑問。
有部份輿論認為姚松炎在九龍西落敗,主要原因是馮檢基和游蕙禎等人未有在選舉中「過票」。不過根據票站數據顯示,游蕙禎和鄺葆賢所屬的黃埔東、西票倉,姚松炎分別以53.9%和56.8%得票,力壓鄭泳舜45%和42%,跌票亦不嚴重,反映相關的指控並無事實根據。至於民協馮檢基的老巢麗閣,姚松炎只以2.2%落後於對手鄭泳舜。考慮到馮檢基在2015年區議會選舉中失手,麗閣已非昔日的泛民地盤,能夠取得這個結果已經算有交代。

西九建制動員超預期

在未有確實證據證明民協及本土派沒有支持姚松炎參選時,胡亂的指控不會令泛民的未來變得明朗,更加會令有份支持泛民的選民感到厭惡。因為根據過往立法會補選的往績,投票率低不是罕見的事,而受低投票率影響的,亦不是只有泛民陣營,建制陣營同受波及。只是姚松炎今次面對的對手,動員能力超乎預計,建制陣營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合共取得的十萬票,幾乎未有流失,甚至有輕微增長。這個現象沒有出現在新界東和港島的議席補選之上,正正就是建制陣營在九龍西作全力動員的證明。
在建制全力動員的情況下,泛民任何一個選舉策略的失誤,都有可能做成致命的傷害。如果泛民不去檢討選舉策略上的過失,反把問題矛頭指向他人,既對受到指摘的人不公,更無助於突破目前的局面。
難道有一個令香港人失望的政府不足夠,泛民還要給支持者另一個失望嗎?「含淚投票」一次不足夠,還要「含完又含」?不藉姚松炎落敗這個機會進行檢討,恐怕泛民只會再吃一次敗仗。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