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文憑試中文科口試昨日開考,首日其中一條題目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哪一句對人生更具啟發性,有學生以聖雄甘地爭取印度獨立為例,說明不斷耕耘最終會有收穫。
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資深中文科教師周子恩表示,整體來說,首日題目較淺,不過部份「暗藏殺機」,若考生所說的「人生啟發」較膚淺或影響分數;其他大忌包括只改換字眼以為做了分析講解,例如題中「耕耘」一詞的意思,就應清晰說明。
應考該題的黃同學認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認為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流於理想,「人生唔同階段都會面對逆境,但我哋有付出嘅話,好微小都好,總有一日會見效」。他舉印度聖雄甘地為例子,「甘地追求(印度)獨立時不斷受到打壓,就好似我哋面對逆境」,但甘地不斷「耕耘」宣揚理念,最終也有「收穫」令印度成功獨立。
蔡同學則認為題目「有少少難」,她選了「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因為「覺得人生應該唔係太注重結果」。她舉德蘭修女和馬拉拉為例子,只問耕耘去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對於明年政府將代繳文憑試考試費,她認為對筆試影響不大,但口試或有人搗亂。
昨日口試有兩條題目,另一條題目列出家長為子女選擇課餘活動的考慮因素,包括發展興趣、增長知識和強健體魄,要求考生按優次排序。
■記者鄧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