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選過後,全民評論員是自然不過的事,這至少代表仍有人把選舉當作一回事。老老實實,你寧願看到補選後的社交平台是全民評論還是當作無事發生,繼續飲飲食食旅行風景的呃like日常呢?
近年流行一種叫「diu票」的文化,即是「你不投票給我便diu你」怪責你。譬如九西敗選後,有些民眾的面書充斥這種留言:「條路自己揀,第日食X唔好喊」/「香港人唔配有民主」/「港豬求仁得仁」,言下之意當然便是「不投泛民候選人不配有民主/是港豬/抵死」。問題是,這個世上真的沒有這麼多理所當然。
我就舉環保做例子。環保肯定是政治正確,對環境對地球長遠而言都是正義的選擇。可是,你幾時見有環保團體會作出「diu票」的環保訴求,即是你用膠袋,便怒斥你是港豬;你用飲管,便鬧你「唔配做地球人」。大家都是軟硬兼施,鼓勵市民環保。
同樣地,「民主」已經沒有了那種「振臂高呼、八方和應」的理所當然的號召力。並非說市民不撐民主,而是要像環保一般,除了「保護地球」這些概念,也要有一些即時兌現的優惠才能吸引人,譬如電動車有環保折扣。撐民主長遠肯定是好,但也要結合眼前的民生議題和地區工作。
近年還有另一個名詞,很值得留意,便是「同溫層」。即大家只會停留在意見相若的地方互相「打氣取暖」。譬如「大灣區」概念,在我的黃絲fb群組,自然是人人都反對,認為是融入大陸的政治陰謀。但有一次公眾場所的電視播放大台走進大灣區的特輯,我條件反射便覺得討厭,卻發現許多市民街坊看着特輯介紹港人移居中山的種種好處時,都目不轉睛。我便知道,這世上沒有這麼多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