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局局新。婦女節翌日清早,BBC的Marion Marshall用她那把銀鈴般清脆的聲音報道:「特朗普應金正恩之邀,直接會面;時間大概是5月,地點可能在北京。」這段新聞若非由我最愛聽的一把聲音讀出來,不難以為那是特朗普掛在嘴唇邊的fake news。
當天的另一大新聞,是特朗普動真格,以國家安全為辭開始向入口鋼鐵、鋁徵收懲罰性關稅。我思疑金正恩伸出的橄欖枝跟特朗普的貿易戰開打有直接關係。兩者如何扯上了?
婦女節前一天,《南華早報》詳細報道習近平的經濟第一把手劉鶴華盛頓之行如何碰了一鼻子灰。眾所周知,劉鶴此行不是為了別的,乃在化解中美的緊張貿易關係。可是談了三天,唯一成果是雙方同意在可見的將來重開中美經濟對話,只此而已,時間表亦欠奉。
劉鶴之先,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已跑了一趟華盛頓,同樣空手而回。劉鶴在美國喝過鹹水(在新澤西州的西東大學及麻省的哈佛待過),楊潔篪是老布殊駐北京時的傳譯、出任外長之先當過駐美大使,再加上個據說跟小布殊的財長、高盛前主席保爾森(Hank Paulson)有私交的政治局「第八位常委」王岐山,三者為習近平身邊最資深的「知美派」。楊、劉先後鎩羽而還,「王八」不難要親自跑一趟。
這是後話了。回頭說劉鶴華盛頓之行。《南華早報》說他原先要帶40人出訪,可是尚未動身特朗普政府先給他個下馬威,指隨員過多,要他減人數;結果只得10人成行。到了華盛頓,他當然想見總統真身,卻吃了一記「冷膊頭」,特朗普挑他到埗的時候南下佛羅里達州出席共和黨的聚會。
結果?劉鶴見了財長梅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及特朗普的經濟顧問科恩。不知是有心抑或無意,特朗普政府選了開展會談的當天宣佈向入口鋼鐵、鋁徵稅;哪怕純屬巧合亦是「唔畀面」。
《南華早報》說,只消看這張名單即知劉鶴不會談出甚麼結果。稅改是場世紀大騷,梅努欽無暇兼顧貿易談判。科恩支持自由貿易,立場跟特朗普背馳;他見過劉鶴後即劈炮,根本不能就對華貿易發揮甚麼有益有建設性的作用。至於萊特希澤嗎,他是個鷹派,從來都主張對華強硬,難望見一次面即改變立場。故此劉鶴此行雖是見了幾名政府高層,卻是相見爭如不見。
那邊廂,身在佛羅里達州的特朗普卻尋起習主席的開心來;戲言美國不妨效法中國,來個總統終身制。不過,更重要的是他席間漏了口風,說習近平夠朋友,為制裁北韓做了不少工夫。反之,俄羅斯則搞破壞,給北韓補充中國斷供的物資。
徵關稅逼中向朝施壓
話是當着共和黨黨友說的,卻是說給隔個太平洋的金正恩聽:「導彈仔聽住,你個最大靠山習主席同我friend過夾band;唔好再玩嘢,否則斷糧截水,睇你點死。」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先特朗普已警告金正恩:「你有核武,我仲多。唔好以為你先識得撳掣發射導彈,我個掣仲大。」
主流評論家莫不非難特朗普跟金正恩鬥大,有失身份甚至瘋了,哪裏像是霸權大國的元首?可是他們忘記了特朗普是跟甚麼人交手。跟通天下第一狂人暴君講道理,又豈不「嘥瓦斯」?可是大家當又知道特朗普跟金正恩鬥大後沒有多久,金正恩在最後關頭參加了冬奧,而南韓總統文在寅更公開道謝特朗普出手緩和兩韓關係。
隨諸而來的「體育外交」來得快如閃電:金正恩御妹金與正到南韓跟文在寅會面、兩韓首腦同意直接對話,再然後是金正恩石破天驚伸出橄欖枝、特朗普殺手下一個措手不及即場答應破天荒的會面。若非有米飯班主習近平在背後發功施壓,金正恩會如斯順攤嗎?那跟楊、劉兩位資深「知美派」白跑一趟華盛頓有何關係?
特朗普不是一直抱怨中國對朝鮮的工作做得不夠嗎?如何方能叫中國認真對付這個頭號正牌反骨仔?瞄準中國的要害落手——貿易制裁。項莊舞劍,特朗普實施了懲罰性關稅,卻逐一豁免加拿大、墨西哥、澳洲等友邦的入口,誰是此辣招的真正對象清楚不過。
果如此,金正恩跟特朗普會面,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亦不會就此叫停。反之,哪怕「王八」也到華盛頓跑一趟,北韓若不放棄核武,中美貿易糾紛將無突破。特朗普的老父乃地產建造商,他自小隨老父跑地盤,耳濡目染,甚麼式樣的人都見識過。當今之世,除了他還有誰更曉得跟金正恩打爛仔交?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