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預防膕繩肌受傷

運動隊醫隨想︰
預防膕繩肌受傷

每年3月都是香港各項運動比賽競爭最激烈時刻,因各中學、大學及職業運動比賽都到達季尾決勝階段。正如剛結束的「中學校際田徑比賽」D1組賽事,及大專各項運動的決賽項目,吸引了各大媒體進行現場採訪及報道。不同的運動醫學從業人員忙着東奔西跑,為各運動隊伍作臨場支援。
正因踏入決勝階段,競爭漸趨白熱化,於這段期間受傷的運動員亦特別多。除了拗柴、膝關節韌帶等受傷之外,當中最常見的其實是肌肉拉傷,尤其是大腿後肌肉,即「膕繩肌」受傷。這受傷其實令運動員頗為困擾,因為輕則要休息兩至三星期,嚴重可能要兩至三個月,甚至更長。對運動員來說,膕繩肌一旦在這個季尾的黃金期受傷,就等於提早結束今個賽季,不能參與整季最重要的決戰時刻。
「為甚麼在季尾會特別多膕繩肌受傷?」或許可先了解各種引致膕繩肌受傷風險因素。例如包括肌肉力量、肌肉伸縮柔韌性、大腿前後肌肉的力量比例、跑步的技術及姿勢、以往膕繩肌受傷病史及膕繩肌肌肉的疲勞程度。以上大部份的風險因素都可以避免或者減少,但其中肌肉疲勞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特別是當運動員經過數個月重複比賽後,踏入季尾更頻繁的比賽期,遇上更強對手,比賽的競爭性,對抗性亦不斷增加,在肌肉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之下,就很容易受傷。
要預防膕繩肌受傷,固然要針對各風險因素加強訓練,例如增加肌肉力量以及其柔韌度、改善跑姿及訓練計劃。但最重要是進行適當的恢復,避免出現疲勞情況。在現今運動醫學上的恢復,已不單止是純粹的靜止休息。恢復還包含了多方面的配合,例如營養、水份和電解質補充、適當的力量和柔韌性訓練及在認知和心理上的恢復,這些都被證實在預防膕繩肌再次受傷有重大幫助。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恆教授
隔周二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