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在少一層計算 - 陶傑

輸在少一層計算 - 陶傑

香港立法會補選,泛民呼聲本來甚高的姚松炎,失利於九西選區。
姚先生為何輸?因為投票率低。為什麼投票率低?因為姚先生身為男性候選人,賣相形象輸給了親中的對手。
泛民應該知道,世界進入廿一世紀多時,凡選舉必賣相先行,這是歐美的潮流。法國小鮮肉總統,加拿大靚仔總理,手機低頭族流行拍照,不是閱讀。政綱無關痛癢,尤其空降一個新移民大嬸師奶眾多的「選區」,男性候選人不像王祖藍,亦必陳豪。沒有陳豪般外形,至少有個王喜。
對家陣營,雖然是共產黨後台,共產黨對世界潮流瞭解得比泛民透澈。那個候選人至少一副CEO Look,有沒有內涵,有幾多服務社會精神,全屬次要,最緊要有無一張令女人看了不心跳也忍不住多看一眼的臉孔。
這位姚先生,我知道很有擔當,講話也很流利,無人懷疑他對民主的一份理想和堅持,但五官樣貌,似乎略遜於其內涵,有見識的人來投,當然投這位,但愚眾是沒有思想的。如果這還是邱吉爾的印刷和廣播年代還可以,然而這是一個講Snap shot的世紀。
二○○六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論選舉:「選舉要取勝,必須有精細的準備,否則選民容易辨識在任那一位的缺點,而傾向選在野那個,巴勒斯坦人民選出了哈馬斯,就因為如此。」如何着手準備?李光耀說:「教育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的女性。」(A better start would be to educate their young, especially their women.)。
李光耀此處講的不是新加坡人,指巴勒斯坦。每一個選區,人口結構、教育水準、階級和收入都不同。香港島的山頂選區從前多洋人,現在漸多大陸土豪;九龍西則多貧苦大眾,新移民又以中年女性居多,師奶阿嬸不看五官賣相難道讀論文?同在法國,北部的不列顛民與南部的馬賽,選民也大不相同。若「碟子裏洗澡」──不知深淺,必輸。
那麼這個「深淺」在哪裏呢?就是當特府DQ了許多個,包括這位姚先生,但其他不准再選,卻偏偏讓這位再度報名,後面有高人評估:這個不妨讓他再選,因為必輸。泛民就須變陣,派一個年輕賣相好的上陣。若要一個長輩,硬着頭皮,則寧願由退下線的硬朗人物再出山,奪下一席再講。泛民陣營缺人才,缺錢,只要不缺賣相,還好。對方則缺人才(要奴才即可),錢大把,而且官富下一代海外留學回來,鍍一層蘭桂坊隱蔽色的,雖然英文結巴,已經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