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許多香港人一樣,二三十年前,我也喜歡看成龍電影,為他冒死拍攝高危動作的勇氣而喝采;跟許多香港人一樣,「曾經喜歡成龍」,亦已成為人生中一段黑歷史。這幾天不禁在想:假設成龍是八十後,假設他依然受過地獄式訓練,身手同等矯捷,那麼他是否可憑那些跳樓動作,贏得今天觀眾的掌聲呢?我相信很難,因為在YouTube看慣Parkour的人(如我),大概不會再拍案叫絕。
Parkour是極限運動,港譯「飛躍道」,練習者沒安全措施,便在高樓大廈飛簷走壁。這運動近年在各地興起,考其源流,始於九十年代初法國。創始者David Belle跟朋友組隊,練習「奔騰術」(art du déplacement),此術又叫「Parkour」,取自法文「跨越障礙訓練」(parcours du combattant),簡稱「PK」,香港人聽來非常不吉利。英國Parkour團隊Storror去年來港,在北角、尖沙咀的大廈天台跳來跳去,甚至由一座建築物的天台,跳到數米之遙的另一座,稍一失足,自己跌死事小,壓斃路人事大。這種玩命運動,實在不宜在人煙稠密的香港市區練習。然而不得不承認,玩Parkour者非但身手靈活,也膽量驚人。記得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提及輕功:他外叔祖目擊一人,「聳身一躍,屋瓦無聲,已莫知所在」,紀曉嵐自己也見過大盜有這副身手,可見輕功絕非武俠小說虛構,Parkour差可比擬。
膽量方面,今有「俄羅斯練膽大法」,古亦有「焦原練膽」。《尸子》說莒國有一石,名為焦原,臨百仞之谿,沒有人敢走近,有位勇者表演膽量,「卻行齊踵」,即是在石上背着走,直至腳跟貼着石沿為止。《列子》亦載伯昏無人「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即卻行),足二分垂在外」,跟《尸子》的「焦原卻行」相類,列子視之為「至人」。但今天你打開YouTube,看看那些玩Parkour的「至人」,已完全把莒國勇者、伯昏無人比下去──順帶一提,有些也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