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意外 - 曾志豪

這一次意外 - 曾志豪

立法會補選爆出冷門,以DQ復仇者姿態空降九西的姚松炎,敗給鄭泳舜。
這個敗仗有多層意義。
首先,有說姚空降九西,之前的泛民初選時間太長,未有好好做好選區工程。然而港島的區諾軒豈不是更加「倉卒」?完全是臨門一腳才入閘頂替周庭,然而他卻在港島勝出。可見準備時間不足,未能成立。
又有指DQ光環不再,單靠DQ事件難取民心。但同樣都是以區諾軒為例,他擺明車馬就是為報DQ的仇而出選。所以只能得出結論,港島選民較Buy政治議題,對DQ有較高敏感度,而九西選民較為務實民生,所以對姚的DQ背景沒有太多感召。
但這個分析也有不妥之處,別忘記上屆九西的席位,正正就是選出了劉小麗游蕙貞,都是主打本土、民主自決的政治人選;你說九西的選民輕政治重民生,也實在講不過去。
至於有分析說姚松炎在公屋地區得票偏低,又未有地區往績支持,所以流失了一些泛民和民協的選票,這個分析可謂非常諷刺。我馬上想到馮檢基,這位被譏為「永續參選」的基哥,一直就是主打公屋、地區、基層這些毫不奪目耀眼的議題,他可謂出戰九西的最佳人選了。但大家都記得,網上當時對馮檢基的冷嘲熱諷是何等激烈,甚至在Plan B事件中,差點便挑起泛民未戰先內亂的惡鬥。這個Plan B風波有無損害泛民形象甚至會否令馮檢基的支持者退卻,無人知道。
DQ這回事其實有點像雙刃劍,它或許可以刺激選民復仇的意欲,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挫折大家鬥爭的士氣。因為每次泛民的大選舉藍圖都是描寫「守住關鍵議席、保住分組否決權」,但隨着北大人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立法會選舉開始變成與大局無礙的雞肋,甚至只能在北京容許入閘的候選人中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