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娃娃機(抓物機、釣物機),是一種無聊又弱智的玩意,何以有人樂此不疲?一個一個錢幣投進去,刀仔鋸大樹怎可能,肯定機主先賺了大半,才獲利回吐給小眾「幸運者」。
陳列於透明箱中,多是些廉價毛公仔,或有糖果、食品、衣物、鑰匙圈、裝飾、玩具、電影宣傳禮品、手錶……別儍了,得花多少錢才可夾到貴重物品?
一台機成本低,獎品都是便宜貨,但毛利很高,台灣夜市雜貨店以至專門機舖,全盛時期年賺以X億(新台幣)計。
看過一些揭秘片段,說是電子遊戲機個人技術取勝?但都可內置人工設定之程式,控制力度、顫抖度、時間、次數……夾子弄鬆點便往往在出口功虧一簣。有些人特地在「等」,上手失敗過很多次,不玩了,他們上前夾中機率大──「時間加次數」的作弊結果:有人執死雞。
如此搵笨的玩意竟可在中港台日韓大行其道,可見人們「花得起」童心、時間和金錢,要求不高,容易滿足──直到此熱潮過去,一家一家的倒閉。
早前在台灣遇上衛生紙瘋搶潮,苟延殘喘的夾娃娃機,毛公仔竟被衛生紙和面紙代替,堆成小丘轉眼被民眾搶夾光光了──為人心脆弱動盪的社會提供一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