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心水食桌】
大坑曾經是最繁忙的飲食小區,但是租金上升,有趣的店子逐漸退出,去年走過,確是吉舖甚多。但今年開始,似乎有回歸的趨勢,新型餃子店「Jin Jiao」,麵包店「Plumcot」,意大利餐館「Dough Kitchen」,一星米芝蓮餐廳「IM Teppanyaki」的最新姐妹壽司店「Sushi Hana」,也相繼開幕,最新一員是「Elementary」。
書館街尾段的轉角位,原本是一間炸雞店,現在變成澳洲餐廳Elementary。餐廳負責人Alex Malouf來港近7年,先後創辦了西環的「Catch」和黎巴嫩餐廳「Mama Malouf」,前者的澳洲式早午餐(brunch)非常受歡迎,逢周末店裏都水洩不通,開設Elementary,會否疏導人潮呢?Alex笑說:「大坑和西環的客路完全不同,這邊的客人非常Chill,而且很能接受新事物,所以在這邊,我們做更多大膽的肉類主菜,當然早午餐也是這裏的主打。」
澳洲菜不等於fusion 鹽味自家調
來自墨爾本的他,認為澳洲菜其實很純粹,第一是食材要優質,餐廳使用的食材不少都來自澳洲、新西蘭,如果時令不對就會買歐洲貨;第二是以摩登西式菜為基調,再糅合了多國的元素,像他們的「牛肉他他」便加入了越南的Nuoc Nam(魚露),意大利的「Burrata」水牛芝士,更大膽地加入咖喱葉,顛覆了經典的西菜。他強調澳洲菜不等於是fusion,加入環球元素,是因為澳洲的多元文化,完全不是刻意的做法。
以兩間餐廳Elementary和Catch比較,Elementary會多賣肉類菜式,還會以大中小分類,方便食客試多幾款。大廚Louie曾在中環「Blue Butcher」和灣仔的「Bread & Beast」掌勺,對烹調肉類有一手,例如這裏的招牌菜韓風牛肋骨,不用現在流行的慢煮方式,以韓式辣椒醬、蜂蜜、泡菜明火燜煮6個鐘,牛肉燜得軟腍,但不失口感;好幾道肉類菜式,索性只簡單燒烤突出原味,像法國的鴨心用少許醋和番荽來醃製,燒至半熟,灑上少許鹽。
Louie對鹽也特別講究,他會自製各種口味的鹽,例如檸檬、辣椒、黑醋、喼汁、煙熏等口味,灑進不同的食物內,增添風味。雖說是小餐廳,但烹調手法也多樣化,令食材面貌變化多多,Wasabi泡沫、像魚子醬的黑醋箒喱、羅望子醬,都令菜式層次變得更分明,非常有驚喜。早午餐和Catch一樣色彩繽紛又健康,唯一要投訴的是暫時還未開午餐,想來個悠閒午餐的要碰釘了。
餐廳室內感覺開揚,是Alex親自設計,將兩邊的牆都變為窗,從外從內看,都日光滿溢。室內的設計很有墨爾本餐廳的影子,顏色選用湖水綠,加上金銅色的細節,很耐看。Alex說:「我們位於書館街,我查過這裏以前真的是學校,所以想將學校的細節放進餐廳內。」細心看,餐桌和椅子很像學校用的那種,牆上掛着蝴蝶標本,結賬時,賬單用舊式鐵筆盒載着,感覺懷舊又不突兀。
Elementary
大坑書館街15-16號地舖
採訪:鍾詠嫻
攝影:鄭明川
編輯:彭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