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藝術家搞工作室盼「消歎」遇知音

八方人物:
藝術家搞工作室盼「消歎」遇知音

春風喚醒天地靈氣,連藝術細胞也份外活躍。每年3月舉行的「香港藝術月」,透過不同形式活動將藝術融入生活中,協辦的旅發局首度邀請藝術家蕭愛冰為首的火炭工作室,繼1月後開放日後,本月底續辦一天開放日,對外推廣本地藝術,蕭愛冰寄望今次開放日令更多人認識火炭一班默默耕耘的藝術家。

靠積蓄 教書支持嗜好

蕭愛冰的工作室叫「消歎場」,她早年聽到不少燒炭自殺的悲情新聞,思索能否賦予同音字詞另一意義,於是把工作室命名「消歎」,希望成為大家消遣和歎世界的地方。消歎場位於藝術家最集中的華聯工業中心一個逾千呎單位,2006年入伙,雖然時間上火炭早於2000年已有首批藝術家設工作室,Winnie非最早進駐,卻與這條藝術村共存亡12年。2015年主辦「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日」的公司解散,她接棒做開放日召集人,自此每年聯絡不同藝術家開放工作室,盼推廣本地藝術。
「講真香港做藝術家要有本錢先做到」。她說自己靠積蓄和兼職教書,才能負擔全職藝術嗜好與生活,租金也是藝術發展的桎梏,「當時華聯離地鐵最遠,價錢最平」,建築面積1,200呎,只需5,500元,現已升至約1.3萬元。藝術嗜好廣泛的她,書法、國畫、油畫、石雕樣樣識,但要賣出作品,最直接是參加大型展覽,「租一個房(擺作品)都要10萬8萬,做藝術家係要成本㗎!」幸運是她遇上一名英國人,委託她訂做不銹鋼太極雕塑,用以勾起他對香港生活的回憶,作品交易達6位數字,「好彩(嗰次)係翻到本有賺」。
不過沒有運氣的,惟有繼續努力望能遇知音。蕭愛冰說,早於1月已聯同其他藝術家舉行開放日,但是次獲旅發局邀請,本月31日下午2至7時再辦開放日,8棟工廈內約20個工作室會開放予遊人參觀,她指宣傳資源更多,希望效果相得益彰。除了消歎場設絲扇畫班,陶瓷藝術家賴志剛也設迷你陶藝課程;藝術家陳韞麗則展出精心繪畫的喱士畫作。
黃竹坑與田灣也於29日舉行「南港島藝術日」推廣當代藝術;此外旅發局於深水埗邀請「城市閘誌」,揀選10家老店在鐵閘上漆畫,藉此紀錄深水埗歷史,「城市閘誌」又推出手機App以AR呈現鐵閘畫作及影片。
■記者袁楚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