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四、五,中、港兩地央行行長不約而同的說到利率正常化的問題。行將退休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記者會上說,經過十年經濟調整,全球經濟終於進入全面復蘇,超寬鬆貨幣政策將逐步過去,迎來的是全球利率正常化,中國利率走勢也不會例外。
在前一天,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發表網誌,表明金管局不會為了改變港元的弱勢而加發票據;相反他期望港元在港美息差拉闊下進一步走弱,觸及聯匯機制的弱方兌換保證,好讓金管局可以按機制入市買港元沽美元,令港元貨幣基礎收窄,從而啟動香港利息正常化的進程。
中港央行高層幾乎同時談到利率正常化大概沒有協調過,但兩人顯然都在意利率向上升浪潮終於從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來到這邊的中國及香港,不得不就此回應一下。事實上從全球經濟大形勢來看,利率正常化過去幾年雖有點「狼來了」的味道,但顯然已沒有再推遲的理由。
金融海嘯已是十年前的事,當年累積的巨大債務及不平衡情況經過長時間的調整終於開始告一段落,各主要經濟體已回復穩定以至強勁的增長。以日本這個停滯20年的「經濟病夫」為例,去年底已錄得連續八季經濟增長,是近二十年來最長的增長,GDP增長率也達到1.6%。再看另一個「病夫」歐元區,從金融海嘯到債務危機,近十年經濟可說沒有最頹只有更頹,只有龍頭德國保持增長,其他國家從法國到意大利都停滯衰退,歐豬如西班牙、希臘還有點朝不保夕。
日歐復蘇勢改變貨幣政策
可從2017年開始,整個歐元區結結實實的恢復增長,失業率從11%下降至8%左右,西班牙這個受創極深的國家經過多年調整也走出霧霾,重新上路。
最重要的是,日本、歐元區央行行長的口風開始有變,不再一面倒說要開水喉刺濟經濟,而是開始提到何時達到通脹目標,到達目標時會如何調節貨幣政策。向來在貨幣政策上最大膽放水的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月底就透露,下個財政年度即明年三月左右日本通脹率有機會達到2%的目標水平,到時候日本銀行就會改變政策,開始退市及減少買債。歐央行總裁德拉吉雖沒有明說何時有重大政策修改,但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已比前一年樂觀得多,到秋天就可能決定何時停止買債及開始積極退市。
要知道日本、歐元區是當前支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兩頭馬車,當它們的行長預告收水,開始管理市場及公眾對利率的預期,讓他們為收緊政策作準備時,利率正常化的步伐顯然將會加快。
美國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奧巴馬年代開始的復蘇到今年已是第八年,失業率跌至4%左右,即接近全民就業的水平,名義工資開始出現增長壓力;再加上特朗普及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成功通過萬億元的減稅方案,形同為熾熱的經濟再添柴加火,通脹壓力肯定會加大,迫使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現時市場已普遍改變態度,認為聯儲局今年至少加息四次,有的更認為可能加息五次,特別在夏天過後加息步伐會加快。
換言之,從今年秋天開始,美、日、歐可能先後加快「收水」步伐,令原本水浸的全球經濟開始出現資金減少的現象。香港倚仗各地游資在美國加息五次後仍然享受着超低利率的好處。但這樣的好景快將過去,並可能在夏天以後迅速改變,即使不必在短期內追加原本的差距,也不可能跟美息有一厘多的差距。
若果港息正常化能盡快(春夏之間)開始,秋季來的加息及收水影響(心理及實質上)都可以紓緩,不會被殺個措手不及。人行、金管局的警示可不要輕視啊!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