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十年代我長住英倫,舊書店裏遇到她的作品買不起。八十年代英美書刊上認識她深了,想親近她,珍藏她,幾次重訪英美偶爾遇到象牙彩繪的科斯威裝幀舊書真是驚艷,傾囊買了三兩種小開本,儘管沒有她的署名,舊書店老闆愛說是她的手筆,價錢不高,手藝精湛,買了不虧,錯過後悔。一九八七那年去倫敦辦點雜事,只住五天,舊書商老朋友克里斯說他要去給老主顧藏書家送書,要我順便去看看那位老太太珍藏的十多冊科斯威裝幀(Cosway binding)。老太太家離名醫雲集的哈利街不遠,老房子典雅幽靜,午後秋陽照得外牆潔白如雪,門上銅環金亮,像放大了的耳環。女管家五六十歲,整齊禮貌,語音清脆,乍看彷彿剛從珍.奧斯汀小說裏走出來。老太太在二樓,客廳連着書房一派雅緻。通道上玻璃大櫃擺了許多中國瓷器,全是英國人喜歡的青花,當中一個哥窰橄欖瓶最是搶眼,「百圾碎」佈滿釉面,十足紫口鐵足的宋代名瓷。老太太七十多了,嬌小清秀,一頭齊耳銀髮見得精神爽朗。克里斯交出兩本古籍讓她簽收之後她帶我繞進書房隨便觀賞她珍藏的那些科斯威裝幀。大大小小二十來部精品,詩集多,民歌三部,《庚斯博羅傳》最漂亮,鑲了一幅象牙彩繪仕女圖,克里斯說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 是十八世紀英國大畫家,畫肖像,畫風景,畫藍衣少年,畫清晨漫步,太有名了,他的傳記這樣裝幀最相襯。還有一部歷代宮闈遺事也精緻,封面封底彩繪十多幅小肖像,燕瘦環肥,姿態萬千。還有一部《湯森四季》( Thomson's Seasons )尤其好,橢圓形畫框鑲一幅仕女蒔花圖。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各一部,都畫莎翁肖像,很普通,幸好周圍花草密密麻麻,手工押花燙金設色不是高手做不出來。那部意大利遊記畫山水景物倒是精品了,設色濃淡合度,花樹細筆勾描,了不起。老太太說那些瓷器是她先生遺留下來的藏品,那些書是她一輩子的良伴,只藏皮面裝幀的老書:「桑科斯基裝幀店我相熟,我娘家留下來的一批老書我全讓他們重裝了,師傅把裝幀草圖先讓我看過同意了才開工,」老太太說。克里斯問她那些科斯威裝幀是分批收進來還是一次購藏?老太太說她是一部一部找到的,Miss Currie署名的只有四部,太難找了,價格也貴好幾倍。克里斯聽了看了我一眼點了點頭:「果然如此!」
二
今年七月尾,長住法國的故交蕊秋來信說,讀完我的《讀書便佳》覺得「居里小姐」(Miss C. B. Currie)的中文音譯應該譯為「秋莉小姐」才好。她說居里一姓的中譯屬於瑪麗.居里(Marie Curie),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一九○三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及貝克勒耳(Henri Becquerel)一同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長女艾琳(Irene Curie)和夫婿佛列德利克(Frederic Joliot-Curie)一九三五年一同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中文居里譯名幾乎專利了,象牙彩繪出名的Miss Currie中文譯名還是應該避掉居里用秋莉,秋字也是姓,」蕊秋說。她是對的。今後這位女畫家的芳名中譯我會改為秋莉。Rachel這個英文名字辭書上音譯雷切爾,《聖經》裏譯為拉結,我老早照張愛玲譯法給我這個老朋友取名蕊秋,發音相近,字面秀雅,連蕊秋自己都喜歡,恨不得把中文原名也改了。張愛玲中文真是好。蕊秋信上說讀了我那篇讀書筆記她記起好幾本我珍藏的象牙彩繪裝幀舊書,說是幸好我都電郵傳去給她看了。這位老朋友從前開畫廊,藝術眼光犀利,審美品味高雅,畫藝優劣她一看瞭然。她說她看過一九九○年紐約佳士得契瓦利耶二十世紀英國裝幀書籍拍賣圖錄(The Chevalier Collection of English Twentieth-Century Bookbindings),裏頭幾本彩繪科斯威裝幀尺寸都很大,封面封底彩繪多幅,真是富麗得要命。契瓦利耶是大藏書家,專藏皮革裝幀的書,那本拍賣圖錄裏有五部藏書後來輾轉歸了我,連一套十二冊的皮畫蘭姆全集也進了我書房了。蕊秋要我留意大開本的象牙彩繪科斯威裝幀,說藏書一輩子了也該擁有這樣一部大書了:「不是浮華,不是虛榮,為的是書籍裝幀藝術的一個紀錄,」她說。讀她來信四個月之後的十一月中旬,美國舊書商朋友大維找到美國藏書家後人放出來的一部《倫敦風物誌》( London City: Its History, Streets, Traffic, Buildings, People ),洛夫狄(W. J. Loftie)編著,一八九一年出版,一九一五年利威耶作坊裝幀,封面封底鑲八幅象牙彩繪,燙金字署名秋莉小姐所繪。開本三二六毫米乘二八○毫米,大磚頭那麽重。「你應該考慮要下來,舊書行業裏數十年難得一遇,」大維電郵上說。
三
我心動。《倫敦風物誌》秋莉封面上那四幅小畫一幅畫報春花販,一幅畫去莢豌豆販,一幅畫修椅匠,一幅畫牛奶販。封底四幅一幅畫鯖魚販,一幅畫中國橘子販,一幅畫磨剪刀匠人,一幅畫蕪菁紅蘿蔔販。我記得倫敦那位老太太說,秋莉畫后妃貴婦不稀奇,畫尋常人物才珍貴。這部《風物誌》彩畫都精,太太小姐販夫稚童神情逼真,開臉細緻,舉止生動,漂亮的漂亮,粗獷的粗獷,天真的天真,老太太牽掛的小家碧玉柴米油鹽都在。封面封底書脊滿滿的押花燙金長春藤繚繞不斷,婷婷生姿,清貴脫俗。這樣的裝幀技藝小開本書上一見如故,大開本鉅著刮目相看,各顯絕藝,彌足愛惜。全書兩百八十多頁用厚紙精印,每頁裏黑白插圖描畫倫敦大街小巷風物人情,住過倫敦的人無不似曾相識。可惜老太太不在了,克里斯也歸田了,看不到。去年克里斯電話裏告訴我說老太太兩年前九十九歲下世,家中瓷器早些年拍賣了,藏書照她遺願給了長住意大利的女兒女婿,女兒任職出版社,女婿是大學教授。這部《倫敦風物誌》幾經洽商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空運給我,我告訴蕊秋,她深宵回電郵給了我五個字:「感恩節快樂!」感恩節是美國節日,始於一六二一年秋天,普利茅斯總督布雷德福邀請鄰近印第安人共慶豐收,狂歡三天。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正式宣佈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吃火雞南瓜餡餅。一九四一年美國國會通過法令,規定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正日。大維說,看在這個節日份上,《倫敦風物誌》他給了我最大最大的折扣。我說看在秋莉份上,我也豁出去了。秋莉長壽,活到一九四○年九十一歲,她的作品吉利,養在書齋諸事順心,延年益壽。我老了,信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