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對歲月特別敏感,有時想都七十歲了,想多了,逐漸這想法成了自己的身分;七十歲的老人。有了這「老人」的想法感覺也跟着來,提醒自己要慢下來,因為體力、記性、反應,就是求知欲的意志也差了,人自然進入老人心態,想做什麼都好,抬頭暮色蒼茫,一切可惜已近黃昏。人真的要這樣認命嗎?
主說,你們不要論斷別人。其實我們也不應論斷自己。仍然可以學習,仍然可以進步就是,還去想自己老不老幹什麼?當然換衣服都要背靠牆或坐着,落樓梯會捻着扶手,以防跌倒。但是除了肢體安全要小心,其他方面是否可以大膽作為呢?是,人老了會退化,但不是所有能力都一齊退化的,有些能力卻是進步。例如犯錯誤多了,受挫折多了,很多新鮮事發生不外是舊瓶新裝,都有經驗,看事情便較冷靜清晰。年紀大耐性好了也重要。像我這樣衝動的人,年輕時不知衝動賠了多少青春血汗,得罪了多少人,誤了多少好朋友、好時機。年輕時事事要快,凡事最好是昨天就做到。現在年紀大了,最快時間不是昨天,而是事情最清晰明瞭的時候。年紀大對人包容也大了。以前把「不能忍受笨蛋」的偏見引以為傲,現在聽不懂的話都讓別人說完,聽多了明白多了,自己發覺看事情更清楚更聰明。這些都是人老了的優點。
還有經過成敗得失,看透人生榮辱。成敗不外成長學習的旅程。現在看望的不再是青雲路,儘管艱途險壁只要盡情發揮,不枉此生圖報。少了成敗的負擔,身輕如燕俯視世事更清晰可見了!年紀大不是壞事,壞的是我們被時間的框架困頓,不知天外有天,時間的框架外還有時間。老了偶有死亡掠影,卻也猶如斷頭台前的人異常清醒,覺悟剎那是千年,時間僅是個覺悟,生死並不重要了。
我知道我是有選擇的,一是等死,一是重新覺悟,擺脫時間的束縛和年齡的身分,還有得學,還可以進步為什麼放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時候剛好劍虹打電話來說,喂,老闆,不如返來幫我一齊重振和改革公司文化?當然好。
講到改革公司文化,令我想起在Charles Duhigg的書《The Power of Habit》看到有關八十年代初Paul O'Neill接手美國鋁業公司Alcoa的故事。當時Alcoa貨品的質量差,工人散漫,意外工傷嚴重,是盤爛攤子,O'Neill 說,「我知改革 Alcoa事在必行,但我不能指令員工改變,人的腦袋不是這樣運作的。所以我決定集中做一件事。如果我可以在這件事中斷了他做事的習慣,這改變便會蔓延至整個公司。」他決定動員全公司集中解決工傷的問題。一位新上場救亡的CEO不講組織改組,人事調動,公司改革,講工傷問題,有無搞錯。哎!這不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嗎?不,O'Neill 是要教大笨象跳舞。
O'Neill 卻知道,這樣龐大的公司要改革必須改變其做事習慣,要改變習慣必須從一件事情開始,而公司文化是裏面的人做事的習慣,這事情必須靠員工的認同推動,降低工傷意外對員工有切身關係,事半功倍,他們對工作安全的觀念和習慣改變了,延伸至其他方面,公司文化便改變了。還有O'Neill知道,要減低工傷意外,先要檢討生產程序的漏洞,因此整個生產程序亦會改變。工傷意外下降振奮士氣,生產程序改變提升效率,兩者相輔相成下質量改善了,公司文化改革了,利潤也大增。到O'Neill 2000年退休比對他上任時,公司的利潤增加了五倍,總值增加了二百七十億美元。這一切都只從改變一件事的做事習慣開始。
從O'Neill做事的方法,我也學到樣十分重要的東西。他愛把每天要做的事情、要見的人和要找的資料,表出的議題、問題、想法在一張紙上,經過這些預先dress rehearsal,事情都在腦中演習一次,去蕪存菁,簡易清楚,做起來調節善變效率高許多。我發覺早上寫下當天要做的事情有另一好處,寫下後恍如放下心頭石,因為潛意識對一天工作的焦慮隨之消失了。
這次回去幫劍虹手,我會像O'Neill一樣將每天要做的事,要見的同事,要談的問題,我的想法等寫下來。到做完了,以實際進行的情況更正原先寫下的預備,希望這樣令自己預備的工作愈做愈準確,而且,這種檢討式的更正也是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做多了,學習成了習慣就好了。
雖然《壹傳媒》比起Alcoa小巫見大巫,但有一樣是相似的,都是檔爛攤子。要改革我們又要從哪一件事情開始呢?這是CEO張劍虹的事了,我只可能從旁協助。
這十年來我一直向同事說紙媒大勢已去,也寫過不少次,《壹週刊》也要賣了,因此我和員工都相信紙媒遲早玩完,這種大勢已去沈重的信念也把我們的報紙變成艘沈船,我們在沈船心態下經營,有乜唔死!是,紙媒大勢已去,但這不等於紙媒會完全消失。紙媒是否會在這艱難時期的壓力下演變成另一形式,保留過去三分一左右的銷量繼續生存下去?面對時代淘汰的摧毀認命很容易,正如人到七十古來稀,認老等死不失面子很泰然,但是世事無絕對,紙媒也不會完全消失,為何要接受宿命做縮頭烏龜!不,我們要逆轉思維,挑戰時代的改變,以新的做法、新的思維、新的面貌重振《蘋果日報》。
這也不是妄想。八、九年前智能手機流行手機電玩開始大行其道,一隻 Angry Birds風靡全球,2012年日本孫正義弟弟孫泰藏旗下的公司Gung-ho單憑一隻Puzzle & Dragons遊戲,巿值超過電玩巨無霸Nintendo。被時代變遷逼至垂死邊緣的Nintendo幾年間改革,以科技提升Console家用機遊戲的玩法和體驗,推出可攜帶及家用的合體變身新款Console家用遊戲機,搖身一變成為premium的動玩。Console遊戲機奪回日本動玩巿場三成佔有率,而且收入還在不斷增加。Console遊戲機電玩竟然復活,而且還以更漂亮的姿態復活,誰又想到?報紙呢?我們總得要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