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時,市場正等候特朗普授權對進口鋼鋁開徵高額關稅的具體內容,預計有可能把墨西哥及加拿大等暫時排除在外(但條件是兩國需簽署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與歐盟及加拿大等強烈反彈相比,中國的反應似乎尚算溫和,除了有消息指中國已提請WTO就美國關稅問題展開辯論,暫無明確表示可能的報復手段。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在1月創下歷史高位355億美元。特朗普就在推特表示已要求中國「盡快」制定一個削減對美貿易順差每年10億美元的計劃(每年10億相對每月355億還是微不足道,也許特朗普打錯字了)。
白宮的關稅措施顯然是旨在針對中國,估計他在今年較後時間或會以保障知識產權為由向中國徵收相關的懲罰關稅及制裁措施,包括向中國徵收高罰款、限制中國投資當地相關產業及獲取相關知識、以及限制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往美國等等。由於當前美國的鋼鋁關稅措施對中國影響輕微,中國或許以「息事寧人」的心態暫時忍讓,盡量不採取過激的反應以免引發新一輪摩擦。但假如中國在未來幾個月無法推出措施去「滿足」上述特朗普的削赤要求,那麼可預期美國將會繼而步步進逼,在知識產權問題上興風作浪。
因此,真正的「美中貿易戰」會否開打似乎還有數個月的觀察期。一旦兩國的貿易爭拗升級,不但會對美中雙邊貿易構成直接打擊,連帶對依賴中國進口原材料及加工增值服務配套等等的整條生產線均受衝擊,當中又以亞太區首當其衝。
在白宮銳意削減貿赤及似乎偏好「弱美元政策」的前提下,美滙年內將續呈反覆下跌之勢。短期來看,中國及亞太區央行料會減少干預自身貨幣市場並暫時容忍本幣滙率「適度升值」,以免讓美國有藉口發起更大型的貿易動作,若然屬實,儘管貿易爭拗理應打擊亞太區貨幣,但估計美元兌亞太貨幣滙價短期內仍會相對穩定至輕微偏軟。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