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天氣,要下海潛水,必先穿上厚厚的膠衣。水傳熱的速度,是空氣的25倍。在寒冷的冰洋生活的鯨魚硂海獅硂海獺等哺乳類動物,在皮下長了一層厚厚的脂肪,才能抵擋嚴寒的海水,保持體溫。
魚是冷血動物,體溫隨着水溫變更。水變冷時魚的新陳代謝降低,活動能力也減弱。當水溫降至攝氏十度左右,習慣了在溫水生活的石斑魚往往會捱不住而冷壞,浮在水面,讓不怕嚴寒的水上人予取予攜。吞拿魚卻是例外,它的循環系統有特別的設計,在動脈和靜脈之間有熱能轉換器(heat exchanger) ,能保留因肌肉活動時產生的熱量,所以吞拿魚在冰冷的水裏仍能高速游泳。
冬天潛水最麻煩的地方,就是要在水中小解。水中的壓力,加上寒冷,令皮膚的血液回流到中央,增加了體內器官的血流量。腎臟的反應是分泌更多尿液,以保持體內的生態平衡。因此潛水時容易內急,這就是生理學上的「浸泡利尿效應」(immersion diuresis phenomenon)。學過潛水的人都會經歷過。可是,在寒冷的水底,要解開鉛帶,脫下潛水衣方便,沒有過人的本領和意志力辦不到。
水傳熱比空氣快,但保存熱能的能耐也比空氣強。當氣溫接近攝氏零度的時候,水溫往往仍然有十多度。冬天潛水,最冷不是在水底的時候,而是在上水之後。回程時,小舟撞起寒風,海水從濕濕的潛水衣蒸發扯走熱量,才真正是「奇寒徹骨」。有經驗的「老雀」,必定帶備膠雨衣,以禦風寒(wind chill)。
喝一點點酒,「行行血」,可以禦寒嗎?酒精能使皮膚的血管擴張,的確可以令手腳感覺暖和一點。但血液把熱量帶到身體表面,熱量流失,令核心溫度下降得更快,是飲鴆止渴!
鍾尚志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