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夠登上某個世界最高舞台,已經此生無憾;而如果竟能在兩個截然不同界別的最高舞台登場,就更鳳毛麟角。剛剛我們見證了,拿過五枚NBA冠軍指環的拜恩(Kobe Bryant、圖),在退役不夠兩年後,竟然踏上了奧斯卡金像獎的領獎台,憑着監製作品《Dear Basketball》奪得最佳動畫短片獎。球迷看見熟識的「黑曼巴」穿着禮服手拿小金人都不禁感嘆:這傢伙真是天生贏家。
當然也不是說,Kobe捧了這座金像獎就馬上躍升做電影大亨,《Dear Basketball》的成功帶有天時地利人和,不容易複製。動畫的內容改編自2016年他宣佈結束20年NBA球員生涯時,公開發表的一封「給籃球的情書」,雖然未必完全出自Kobe親筆,卻是他自小愛上籃球的真實深情紀錄,加上Kobe本身傳奇籃球生涯為背景,這樣厚重的故事份量與明星魅力,不是一般動畫短片能有。
至於另一因素是近年美國種族議題熾熱,而拜恩這位退役巨星,目前正積極投身商界尤其是媒體事業,把獎項頒給這位新冒起的黑人企業家,強化「黑人也能在不同界別成功」的主題(一如近期的《黑豹》電影),完全符合荷里活的政治取向。拜恩似乎亦很明白自己的角色,趁着得獎不忘譏刺一下之前曾經叫球員「閉上嘴巴」勿談政治的霍士新聞主持Laura Ingraham,該言論被指帶有種族歧視意味。
一億美元創投基金、媒體製作、改革青少年籃球訓練……拜恩的「第二人生」正在全速展開。而不管他本人有沒有這樣的意願,Kobe在球場以外的成功,在這個時代亦必將帶有種族象徵意義。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