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到台灣一遊。原本要去花蓮、台東,聽聞有地震,便改了行程去台南、高雄。這兩個地方以前來過,行程和交通都由朋友安排,多吃香喝辣,我則尸位素餐。今次和幾個年青少艾同行,約好用腳走文青路線,讓自己有更多接地氣的體驗。
台南的廟宇大大小小數之不盡,多奉道教神祇,我們的小旅館毗鄰玉皇大帝殿,適逢大帝誕,廟宇張燈結綵;又逢元宵燈節,很多地方都掛上五彩燈籠,奪目耀眼。這些風景,我少時住新界的時候見過,於我幾乎是曇花一現,瞬即變成了記憶。我們信步去赤崁區,原本要參觀孔廟,但碰上了修葺工程謝客,便在附近參拜了文武廟,算是孔門文昌沒有離題。
台南的廟宇幾乎「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難得是所有的廟宇都維護得整齊清潔,橫樑棟柱,丹青描塗,皆鮮艷如新,供奉各尊,亦必身光頸靚,金身無暗啞褪色的現象,想必是心誠供養護理之功。由於廟宇林立,景致寬敞,遊覽起來便覺舒暢。就算像香火鼎盛的文武廟、玄天上帝、觀音廟等,由於建築樓頂高,空間寬敞,通風狀況好,便免卻了人受煙火攻鼻嗆喉之苦。
的士司機說,台南人做成了生意,或捱過了疾病,都會還神,富裕的會捐獻修葺廟宇,有些甚至捐地立廟,以作功德。在這些活動中,不排除有些人用來連繫政治網絡,或者出入不正常的資金,不過,廟宇雖如雨後春筍,但保養得宜,門面得體,便也構成了一項城市的悅目特色。
的士司機都健談,並且衣着整潔,服務態度良好。我們這幾天出門,透過旅館預約,長短路程不拘,稍候無怨。台灣的士皆鮮嫩黃色,車身及內櫳都新淨整潔,有如廟宇的神像金身。有良好的服務優勢,我相信他們會較少擔心Uber來搶飯碗的問題。
潔身自愛,追求閑適的生活,大概是成熟了的公民社會的普遍訴求吧。下午閒逛文創區,見一灣角處的喫茶小店,帶一小片園景,有現代和風的味道,賣小甜食,守店的老闆娘說手藝是爸爸傳的,早時要弟弟接手,但一如大多數年青人一樣,總要跑一兩轉像台北這樣的大城市找出頭機會,亦一如無數的城市失落故事,弟弟還是跑了回來,乖乖的把父親留下來的手藝精研,然後文創添進。
小店裝潢雅緻樸實,入門先聞得淡淡的艾灸飄香, 然後引導出濃郁的花生、芝麻、豆蔻等饀料焙烘出的香噴噴氣息。除了熱誠招呼客人不斷試食之外,老闆娘又滔滔不絕地說起左鄰右里、父女、母子等等的家庭倫理和處世哲學,好不一見如故。
晚上踏進了文創街的一間喝酒的地方,入門後見三進庭園,一位文青feel的清爽女孩迎上來,聽我們說廣東話,便表明身份說自己也是香港人,在台北大學念書滿五年,稍後還要再進修。我問她會回香港否,她輕快的搖了搖頭說不會回去了,微微的表情好像說,咪搞我!我相信她的意思是,這裏的生活很舒適悠閑,習慣了,還要回去嗎?
我相信,只有在一些不再強調發展是硬道理,不沉醉於每年都追求經濟高增長的地方,人才有那種奢華,去享受一點寧靜閑適,亦因為少了一點利欲熏心,人與人之間,才會減少不必要的戒心和猜疑,而重獲自由談話的權利和樂趣。我開始明白,為什麼近年有些香港人會選擇移居台灣。
勤奮精進是一種美德,無休止地拼搏是一種苦難,適當的閑適才是一種福份。香港人經過這麼多年生活於浮華世間的精叻醒目,部分開始學習追求一點心靈上的閑適,那就讓一部分人的心靈先富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