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蓉爛爛」 - 李碧華

「蓉蓉爛爛」 - 李碧華

信箱中常收到好些垃圾宣傳單張──或者有人有用,但我一定隨手扔掉。例如名牌貨品收購店,聲稱專業鑑定師長駐查驗,可上門現金收貨,他們需求大量名錶名衣名袋珠寶……這些我都沒有呀。
我沒有二手貨可賣也從來不買二手貨。一度是人家心愛物品,拎出來賣必然經濟拮据,即使不等錢使,該物已失寵,再也不復當年地位了,「二手貨」是充滿怨氣和卑微感的,而且不吉利。若有能力自己買個新的,為什麼要承受上手的負能量?
見店方強調:「只要是名牌,不論新舊、狀態、款式,蓉蓉爛爛都OK!我們一定收購!」用到蓉蓉爛爛也放售當然是賤價了,人家修整翻新,那買的就是前身蓉蓉爛爛之物,不過因「名牌」的虛榮吧。這廣東俗語也有人寫成「茸茸爛爛」「溶溶爛爛」「融融爛爛」──總之是破舊、變質、軟化、腐敗,想想都噁心。
名牌又如何?它也有生老病死。事實勝於雄辯,別迷信了。河南鄭州某女士花了近萬港元買個名牌包包,專賣店有單據證明真貨,一年來她沒怎樣用過(很多人還只是買來「供奉」和「招搖」的),手袋部位基本完好但手挽帶就一捏折斷,原來中間一層是紙做的!一手貨都如此,二手貨還有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