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特首選舉,撐林鄭的任志剛以「守財奴」來形容過去十年的特區財政,指經濟增長速度太慢,便需要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和作出赤字預算;林鄭月娥競選時提出理財新哲學,以致一眾親共政黨率先大聲支持派錢,最終竟然是反高潮──不派錢,連糖也派少了,一堆舊瓶新酒毫無新意,罵人守財奴自己仍作守財奴,林鄭月娥竟回應發聲明,說預算案「完全秉承理財新哲學」,自吹自擂其國王的新衣。
不算預期中的退稅免差餉,最大筆的開支就是為創新科技預留了500億,當中有200億用在林鄭割地賣港,接受深圳無理要求的河套科技園。除了綜援人士「出三糧」,其餘直接給市民的只有小恩小惠,例如向基層學生派兩千元,免學生明年的DSE考試費,及向本地中小學生派一萬張海洋公園門票;然而這以「教育」與派飛為包裝的項目,竟花3.1億公帑,即每張門券成本高達$3.1萬元,說明撥款贈海洋公園才是真,派飛贈學生根本是假。至於為何只派海洋公園?陳茂波解畫說政府以往已多次撥款予迪士尼,然而一處亂花不代表另一處也要亂花,不合理的撥款,絕不會因為負負而得正。
有關派錢的爭論,反對者如專業議政就指派錢短視,當年派錢370億的行政費用達1.2億過高;然而,反過來今次財政預算案政府所增撥的資源,例如增加6,700個公務員職位,這些「鐵飯碗」的增加究竟是「大政府」養懶人,用來打壓市民的工具,還是真正改善到民生?所謂教育的開支增加,當中有85億元屬持續進修基金提高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兩萬元。真相是坊間大量濫開而掛羊頭賣狗肉的偽進修課程,當政府根本無力監督這些課程時,其行政成本又豈止1.2億?翻查持續進修基金資助的課程,就包括了工聯會所舉辦的美容、美髮以至物業管理課程,也難怪這85億撥款要用來「進修」,而非直接派給市民了!
公帑變相贈利益集團
自從幼稚園免費後,大量濫收的茶點費以至書簿費,貴如以往的學費;因此持續進修基金只會令課程大漲價,令一些數千元的課程,紛紛升格過萬。如今撥款增至兩萬,相信大量針對政府撥款的無謂課程必大行其道,一如醫療集團見醫療券即加價,眼鏡店誘長者以醫療券買名牌眼鏡,以至藥材店誘之用來買海參,增撥8億用作醫療券,政府懶理只會變成浪費。一如長者兩元乘車優惠,被濫用坐長途車作短途,所浪費的公帑輸送給巴士公司如九巴,根本沒有與乘客與司機共享。真相是派錢的行政費用,遠低過這些大白象工程以至私相授受撥款的浪費,如果是市民自己的錢,則必每分每毫都謹慎理財得多。
財政預算值得肯定的,是增加經常的公共醫療開支與教育開支;然而今日的政治腐敗,往往好事會變壞事,例如政府近十年幫助舊樓維修的撥款,最終淪為圍標集團的提款機;部份私家醫院賺盡雙非與大陸富豪來港求醫的錢,遇無利可圖就轉送公立醫院,再挖角搶走部份人手缺乏的醫護,令公營醫院面對更大的壓力,其背後的利益瓜葛,政府根本無力處理。同樣大學所謂「自費生」專搶收大陸學生,以學位甚至副學士、文憑課程,變相賣移居香港的身份證!更不用說甚麼與大陸姊妹學校的恆常交流每年15萬撥款,涉公款共1.7億有如倒下海。
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即使投放資源再多,也輪不到前線員工以至市民得益。一如所謂電動車稅務優惠,早兩年淪為富豪買電動跑車節省近百萬稅款,單是2017年3月登記的3,200架電動車,已助富豪節省26億稅款;在取消一年後,又加推以舊車換電動車最高免25萬稅,卻仍有連空殼公司持有舊車買賣,以至「代客買車」後再轉名作二手車的漏洞。同理那些文化藝術體育的項目,究竟有多少能去到前線人員之手?傳媒只報喜不報憂,政府只搞政治懶理民生下,德政也只會變作利益集團的提款機,遠不如直接派錢。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