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戊戌男兒 - 李怡

世道人生:戊戌男兒 - 李怡

今年是農曆戊戌年。中國在漢代開始推行干支紀年,每60年會重新一個輪迴。上一個戊戌年是1958年,大陸在反右運動後開展導致大饑荒的大躍進;再上一個戊戌年是1898年,那年發生「戊戌變法」、百日維新,創立第一間官辦大學——京師大學堂,目的是教授「西文西藝」,它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
戊戌變法遭慈禧及守舊勢力反撲致敗,譚嗣同等六君子慘死。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1902年清政府委吏部尚書張百熙任管學大臣。
張百熙銳意興學,不遺餘力為學校招攬優秀人才。他提出「應破除積習,不拘成例用人」,選用「才具優長,通達時務」、「明練安詳,學有根底」的人為大學堂教師。為了邀著名學者吳汝綸任大學堂總教習,張百熙穿朝服在不為所動的吳汝綸面前長跪,說:「我為全國求師,當全國生徒拜請也,先生不出,如中國何!」吳汝綸終把多日準備的謝絕詞變為慨然允諾。後又聘辜鴻銘任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著名學者楊仁山、屠敬山、王瑤舟、蔡元培等,也在不久被張百熙聘用,先後成為中國大學教育的先驅。
1900年八國聯軍期間,沙俄入侵東北。1902年俄國同清政府訂約,規定將侵佔東北俄軍分三期於13個月內全部撤走。1903年,沙俄不僅違約不撤,反而增派軍隊,並向清政府提出了7項無理要求,推行親俄外交的清政府的不作為,激起了青年學生極大憤慨,京師大學堂學生發起了拒俄運動,要求政府「力拒俄約,保全大局,展布新政,以圖自強」。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次學生運動。
拒俄運動同時也引起清政府的恐慌、敵視和鎮壓,指責學生「名為拒俄,實則革命」。《蘇報》刊出《嚴拿留學生密諭》。慈禧太后對京師大學堂的學生參加拒俄運動甚是惱怒,認為這是和朝廷分庭抗禮,大逆不道。要求張百熙嚴加管束學生。
張百熙的態度卻出人意表。他在學生的信函中批示道:「該生等忠憤迫切,自與虛驕囂張,妄思干預者有別。至於指陳利害,洞若觀火,具征覘(觀察)國之識,迥非無病之呻。本大臣視諸生如子弟;方愛惜之不暇,何忍阻遏生氣,責為罪言!」他還批示:「嗣後諸生研究國聞,確有見地,可隨時著為論說,呈候本大臣批答,籍可考見學識,示以準繩,不必聚論紛綉,授人指滴!」
張百熙完全不顧慈禧太后「嚴加管束」的旨意。他盡自己的力量保護思想激進學生。這一年年底,張百熙將其中功課優異者送往國外深造,這是中國第一次公派出國留學。這些留學生後來有些成為了政治家和學問家。
比較120年前的滿清時代,現在的大人先生們如何對待「忠憤迫切」的青年學生?
兩個戊戌之後,大陸網上有人貼出以下對聯:「十四億民,都有兩眼作看客;八千萬眾,竟無一人是男兒。」橫額是「戊戌憲變」。「八千萬眾」是指中共黨員人數。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