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9個月後 回港探親的「陌生」

【有個台灣家】9個月後 回港探親的「陌生」

【文化籽:有個台灣家】
不經不覺,我們一家已經移民台灣9個月了,上星期我們終於回到這個從前熟悉的家過新年。在台灣,我們是從香港移民而來的「香港人」;在香港,我們是「移民了台灣的香港人」,有種「兩地都是家,卻又兩地不是家」的感覺。闊別9個月,眼看飛機快要着陸香港,我的心情竟然有點緊張。一下子從「人影都唔多隻」的台灣家,重回人口快要爆炸的香港,再一次感受到原來香港人走路真的很快,連扶手電梯的速度也比台灣的快很多,在路上每個人彷彿有急事在趕時間。

下飛機後我們乘搭機場接駁的無人駕駛列車,累極的孩子本想找位置坐,但眼前唯一的座位,卻被一大堆吃過的瓜子殼佔據,孩子們無奈的看着我,我承認主觀認為這堆瓜子殼是來自我們的大陸同胞!我心中慨嘆,這裏就是被人攻佔了的香港?

暫時分居 做8天廳長的日子

「媽媽我們現在回家嗎?」孩子在人頭湧湧的機場問我。我們的家究竟在哪裏呢?今次我們回港過新年,我帶一個孩子回到媽媽家住,老公就帶另一個孩子回到奶奶家住,我們各自睡在父母家的梳化床上。香港的房屋寸金尺土,客廳可以完整打開一張梳化床已經很珍貴,但無奈沒有一張梳化床可以容納我們一家四口, 所以我和老公只可暫時分居,還好兩個家只是相距約15分鐘的步行距離,在回港的8天裏,孩子可隨時交換住在婆婆或嫲嫲家!
在年廿九下飛機後,我們立即到嫲嫲家吃團年飯,老公那邊是有五兄弟姐妹共二十多人的大家族,和家人團聚最開心的是一班小孩子,8個表兄弟姊妹一見面便埋首在電子遊戲產品,我們沒有給孩子玩手機或打遊戲機的習慣,而我們在台灣亦沒有給孩子「電子奶嘴」的壓力,孩子在森林學校讀書每天到處跑、踢波、爬樹,活像個野孩子。
不消半小時,我的孩子已經順利「排隊成功」加入打機行列,但由於他們很少打機,笨手笨腳的玩了10分鐘便覺得沒趣,我家哥哥從背包拿出他最近最喜歡的玩意「象棋」,但其他孩子忙着打機,最後他找到大伯陪他下棋。看着孩子下棋的背影,我反而心中慶幸……
在回港的8天中,我每天可以回到娘家跟媽媽和妹妹談天說地,吃媽媽炮製熟悉的美食,就像過着「未嫁」的日子!我們幾乎天天去飲茶和拜年,很努力地吃魚蛋粉、煎釀三寶、雞蛋仔、蛋撻等熟悉的香港美食。肚滿腸肥過後,走在人像螞蟻一樣多的街頭上,那是一種熟悉的陌生感覺,心中有種說不出的無奈,究竟除了對家人和朋友的牽掛外,我們還有甚麼要回來香港的理由?哪個才是家?對老家滿有牽掛之情,但最後還是選擇離開,移民後回老家的人,是否能體會這份「因了解而分開」的無力感呢?

雖做了8天廳長,心卻是暖暖的。

打機和下象棋,你希望孩子會怎樣選擇?

闊別香港9個月,覺得人又再多了!

看到這堆瓜子殼,心裏不禁慨嘆。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 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彭錦明